DB37/T 1621-2010 无公害食品 水杏栽培技术规程
DB37/T 1621-2010 Non-polluted food - water apricot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0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621—2010
无公害食品水杏栽培技术规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2010-06-03发布2010-08-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XXXX—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出单位:邹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起草单位:邹平县林业局、邹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明、耿玉静、孙浩、李济峰、王高田。
I
DB37/TXXXX—2010
无公害食品水杏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水杏生产产地环境要求,苗木生产、杏园建立、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果实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无公害水杏的露地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GB/T18407.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696-2003鲜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2002年5月24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杏产地producingareaofapricot
具有一定面积和生产能力的杏栽培地域。
3.2
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condition
影响杏生长、发育和果品质量的空气、灌溉水和土壤等自然条件。
3.3
临界温度criticaltemperature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环境温度的上限或下限。
3.4
主栽品种leadingvariety
1
DB37/TXXXX—2010
是建园前规划确定的主要栽植品种。
3.5
授粉树pollenizer
建园时选用的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大、授粉亲合力强的品种,以一定的比例同主栽品种栽
植在同一果园中。
3.6
可采收成熟度maturitydegreesuitableforharvest
果实达到正常的大小,未完全成熟,应有的风味、香气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肉质硬,耐贮运,经
贮藏后可食用。适宜外运远销或蜜饯加工。
3.7
鲜食成熟度maturitydegreesuitableforfreshmarketing
果实具有品种成熟的基本特征。适宜鲜销。
3.8
生理成熟度fullyripening
果实生理完全成熟。果肉松软,种子充分成熟,适宜采种用。
3.9
果锈fruitrust
果皮上覆盖的锈状木栓化物质。
3.10
果面缺陷fruitdisfigurement
自然或人为因素对果实表皮造成的损伤。
3.11
碰压伤transitinjury
果实因碰撞或受压造成的人为损伤。轻微碰压伤指伤处果皮未破,伤面轻微凹陷,变色不明显,无
汁液外溢。
3.12
果实药害insecticideburn
喷洒农药在果面上残留的药斑及其引起的损伤。轻微药害指点粒细小、稀疏的斑点和不明显的网状
薄层。
4无公害食品水杏生产产地环境条件
2
DB37/TXXXX—2010
生产产地环境要求应符合GB/T18407.2的要求
5杏园建立
5.1杏园选址
5.1.1气候条件
5.1.1.1基本条件
年平均气温在6℃~12℃,1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10℃,生长季≥10℃的有效积温为3000℃~4000
℃;根系活动适宜的土温为5℃~22℃,持续150d~200d;花期平均气温≥8℃,最适宜温度为11℃~13
℃;全年无霜期应在150d以上;年降水量400mm以上;年日照时数大于2400h。
5.1.1.2生长期临界温度下限
花蕾期为-3.9℃;盛花期为-2.2℃;坐果期为-0.6℃,温度低于这个临界温度下限,就会遭受冻害,
应采取措施以防冻害。
5.1.2园地选择
土壤pH值6.5~8.0的壤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0.6%以上,土壤含盐量小于0.2%,地下水位高度在
1.5m以下,有灌溉水源且不积涝的地方均可种植。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保水性较好的土壤,土壤
pH7.0~7.5,排水及灌溉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不能在核果类迹地上建园,重茬易发生再植病,栽后
表现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5.2园地规划设计
栽植前进行园地规划和设计。包括防护林、道路、排灌系统、小区、品种配置、房屋及附属设施,
合理布局并绘制出平面图。
5.2.1小区规划
以便于安排品种、便于运输和生产作业为原则,将果园划分为若干小区。小区间用道路相间隔。将
杏园划分成若干作业小区,设6m~8m宽的主干道和若干条生产路,建筑排灌设施、管理房等。杏园四周
营造乔灌混交密集型防护林带。
5.2.2道路设计
以经济利用土地、便于生产管理为原则,安排杏园的道路系统。主路应设计在果园中间部位,路宽
6m以上,路侧修排水沟;支路通向各小区,宽为4m左右;小区内应设计宽度为1m~2m的作业道。
5.2.3排灌渠道设计
排灌系统的规划要与小区的划分相结合。现代化果园应采用管道式灌水,以喷灌、滴灌或管道流水
灌溉。排水渠应安排在各小区和果园的低处部位。在丘陵、山区发展杏树生产,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内
容,可采用修梯田、挖撩壕、挖鱼鳞坑等方法,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5.3苗木选择
3
DB37/TXXXX—2010
无公害水杏苗木应达到下列标准,第一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第二根系发达、完整,有
较粗的主根和3-4条侧根,生长良好,分布均匀,长度在15cm以上,且有较多的须根;第三茎干粗壮,
一年生苗木枝条皮色深而光亮,节间均匀,苗高不低于80cm,在接口以上10cm处粗度应大于0.8cm;第
四茎干上芽发育充实,大而饱满;第五接口愈合良好。
5.4栽植品种的选择
栽培品种要做到优良化,用2个以上成熟期不同的优良品种主栽。早、中、晚熟品种及早期效益与
长远利益应统筹安排,每一时期同时成熟的品种,以2~3个为宜。
5.5栽植密度
在土壤条件比较差的山区梯田或丘陵地株行距为3m×(4m~5m);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
平原地,株行距为(3m~4m)×(5m~6m)。
5.6授粉树的配置
同一果园内宜选用1~2个品种作为授粉树,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以1:4或1:5为宜。山东地区
水杏主栽培品种的适宜授粉品种选择参见表1。
表1山东地区主要杏栽培品种的适宜授粉品种
栽培品种授粉品种
骆驼黄串枝红、红玉、早甜核、大偏头、红荷包
红荷包葫芦杏、串枝红
大果杏红荷包、红玉杏
秦王杏红丰、串枝红
红丰串枝红、新世纪
新世纪串枝红、红丰
二花槽骆驼黄、红荷包
串枝红骆驼黄、红玉
邹平水杏金太阳、红丰
5.7栽植前的准备
定植前应进行土地平整,山区或丘陵地应修筑水平梯田。按规划设计的株行距在园地进行测量和定
点,以使园地内横竖成行,栽植规范。
5.8栽植
5.8.1栽植时期
春、秋均可栽植,提倡春栽。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苗木发芽前进行,一般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秋
栽多在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进行,一般在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
5.8.2栽植方法
4
DB37/TXXXX—2010
栽植前苗木要用清水浸12h~24h。挖1m见方的定植穴,表土与底土分放。每定植坑施50kg腐熟的
优质有机肥和0.5kg~1kg过磷酸钙,与表土充分拌匀后回填、灌水沉实后栽植,实生砧木的嫁接口应略
高于地平面。
5.8.3栽后管理
栽后在树苗周围培土埂整修树盘,及时定干,高度以600mm~800mm为宜。及早抹芽、整形,充分灌
水。栽后浇缓苗水后,覆盖地膜。注意缓苗期病虫害的防治。
6栽培管理
6.1土肥水管理
6.1.1土壤管理
6.1.1.1深翻改土
分为扩穴深翻和全园深翻,扩穴深翻在秋季落叶前,结合秋施基肥沿原栽植穴外缘向外挖宽、深各
600mm的沟,混入有机肥回填,然后灌水。耕翻后耙平,保持土壤水分,对质地不良的土壤进行改良,
结合深翻增肥粘土掺沙土,沙土掺粘土和有机肥的混合土。
6.1.1.2中耕除草
清耕制杏园生长季节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中耕一般一年4~6次,深度50mm~100mm。在
山地或没有水浇条件的杏园,春季解冻后,在行间或株间进行浅耕或浅耙,可保墒、增地温,促进根系
活动,是有效的抗旱措施。
6.1.1.3间作、覆草
间作物要坚持以作物养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间作。可间作矮杆作物、绿肥或生草,豆科类及
药用植物。间作时一定要留足树盘,要求间作物与杏树保持1m距离。可于早春结合修整树盘,在杏树树
冠下的地面或行、株间地面上用麦秸、玉米秸、干草等作物秸杆进行覆盖,厚度一般为150mm~200mm。
上面压少量土。3~4年后翻土一次,也可开深沟埋草。
6.1.1.4地膜覆盖
水浇条件差的地方可采用。在树盘覆盖1m2的地膜,以保墒、增温,提高苗木成活率。
6.1.2施肥
6.1.2.1施肥原则
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以有机肥为主,混入适量的氮、磷、钾和生物菌肥,实行配方施肥。所
施用的肥料不能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最后一次施肥距收获期20天以上,禁止使用硝态
氮肥。
6.1.2.2允许使用的肥料
有机肥料,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作物秸杆肥、泥炭肥、饼肥、腐殖酸类肥等。
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处理肥料等。
化肥,包括氮、磷、钾、硫、钙、镁肥及复合(混)肥等。
5
DB37/TXXXX—2010
叶面肥,包括大量元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腐殖酸类肥料。
应符合NY/T496要求。
6.1.2.3限制使用的肥料
含氯化肥和含氯复合(混)肥限制使用。
6.1.2.4施肥方法和施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PYQGSX 002-2022 网络订餐配送服务规范 2022-12-07
- T/JXHB 002-2023 公共环境消毒杀菌机构资质等级评定准则 2023-08-18
- T/HNXY 0001-2022 企业信用评价管理规范 2022-10-20
- T/SDAS 363-2022 婴幼儿水浴养护后身体状态评估规范 2022-04-19
- T/CAPEC 23-2020 石油和化学工业 EO/EG反应器制造监理技术要求 2021-01-15
- T/CAGDE 204-202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规范 2021-12-30
- T/JQEA 012-2022 "四进"攻坚工作业务指南 2022-05-06
- T/SZXQ 001-2020 中小企业前台服务规范 2020-05-30
- T/CSCA 120034-2020 医院物业管理服务认证要求 2020-09-07
- T/GDC 131-2021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规范 20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