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59-2024 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技术标准
DB22/T 5159-2024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6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prestressedconcretepilefoundations
DB22/T5159-2024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4年6月12日
2024·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告
第651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风险
管控与隐患治理标准》等5项吉林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标
准》《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技术标准》《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
施数据库建设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技术标准》《公共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节能72%)》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
为:DB22/T5156-2024,DB22/T5157-2024,DB22/T5158-2024,
DB22/T5159-2024,DB22/T5160-2024,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4年6月12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2年全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二)〉的通知》(吉建设〔2022〕
8号)文件要求,由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勘察、设计、
施工及检测等单位,经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并
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
4预应力混凝土桩制品;5岩土工程勘察;6设计;7施工;8检
测和验收。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建
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相关单位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
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
春市贵阳街287号,邮编:130051,电子邮箱:jljsbz@126.com),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省阳光工程设计审查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建华建材(吉林)有限公司
吉林省恒基岩土勘测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中化明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中建材资源与环境工程吉林有限公司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阳光硕苑结构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吉林东煤建筑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庞海泉潘宇峰孙其锋王健
贺帅武立明颜培根杨刚
曲波张信祥张玲邹文龙
王兴吉刘福兴王超高涛
杨文和尹伟超丁明闫艺夫
孙光于崇嘉赵长文聂国东
王珂李勇张宇卢珊珊
庞香多张延军于子望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马青龙王毅
毕建东佟德生周景宏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4
3基本规定.........................................................................................7
4预应力混凝土桩制品.....................................................................9
5岩土工程勘察...............................................................................12
5.1一般规定..............................................................................12
5.2勘探孔布置..........................................................................12
5.3取样、试验及原位测试......................................................13
5.4勘察报告..............................................................................14
6设计...............................................................................................16
6.1一般规定..............................................................................16
6.2桩基计算..............................................................................19
6.3构造要求..............................................................................27
7施工...............................................................................................30
7.1一般规定..............................................................................30
7.2吊运与堆放..........................................................................34
7.3接桩与截桩..........................................................................35
7.4静压法沉桩..........................................................................37
7.5锤击法沉桩..........................................................................40
7.6植入法沉桩..........................................................................42
8检测和验收...................................................................................43
8.1一般规定..............................................................................43
8.2施工前检验..........................................................................44
8.3施工过程检验......................................................................46
8.4施工后检验..........................................................................48
8.5工程验收..............................................................................49
附录A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51
附录B工程常用预应力混凝土桩力学性能..................................52
附录C预应力混凝土桩的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68
附录D静压桩机及适用范围参数表..............................................71
附录E柴油锤选择及适用范围参数表..........................................74
附录F沉桩施工记录表..................................................................75
本标准用词说明.................................................................................77
引用标准名录.....................................................................................78
附:条文说明.....................................................................................79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使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
程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
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
检测和验收。
1.0.3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预应力混凝土桩prestressedconcretepile
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形或方形截面的混凝土桩。包
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预应力混凝土实心
方桩等。
2.1.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prestressedconcretehollowpile
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空心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空
心桩。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等。
2.1.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estressedconcretepipepile
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
简称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的管桩为高强混凝土管桩
(代号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的管桩为混凝土管桩
(代号PC)。
2.1.4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prestressedconcretehollowsquarepile
采用离心和预应力工艺成型的外方内圆形空心截面的预应力
混凝土桩,简称空心方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的空心方
桩为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代号PHS);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的空心方桩为混凝土空心方桩(代号PS)。
2.1.5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prestressedconcretesolidsquarepile
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振动密实成型的正方形截面的预应力混
凝土桩,简称实心方桩(代号YZH)。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
2.1.6静压法沉桩jackeddrivingmethod
利用静压设备将预应力混凝土桩压至土(岩)层设计深度的沉
桩施工方法。
2
2.1.7锤击法沉桩hammer-drivingmethod
利用锤击设备将预应力混凝土桩打至土(岩)层设计深度的沉
桩施工方法。
2.1.8植入法沉桩implantationmethod
预先用钻机在桩位处钻孔并灌入砂浆、细石混凝土等填充料,或
采用搅拌、旋喷成桩,然后将预应力混凝土桩植入其中的施工方法。
2.1.9引孔沉桩pre-augeringmethod
预先用钻机在桩位处钻孔,然后将预应力混凝土桩插入孔内,
再用静压法或锤击法沉桩的施工方法。
2.1.10一体化桩尖integralpipe-pileshoe
与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身一体预制的桩尖。
2.1.11送桩pilefollowing
沉桩过程中,借助送桩器将桩顶送至设计要求标高的施工工序。
2.1.12终压控制标准standardforstoppressing
将桩沉至设计要求时终止压桩的施工控制条件。
2.1.13抱压式压桩机pilepressingmachinewithcramppressingtype
在桩身侧部施加压力作用的液压式压桩机。
2.1.14顶压式压桩机pilepressingmachinewithtoppressingtype
在桩顶部施加压力作用的液压式压桩机。
2.1.15收锤标准standardforstophammering
将桩沉至设计要求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
2.1.16贯入度penetration
用落锤锤击预应力混凝土桩一定击数后,预应力混凝土桩进入
土(岩)层中的深度。
2.1.17土塞效应pluggingeffect
敞口空心桩沉桩过程中土体涌入桩内腔形成的土塞,对桩端阻
力的发挥程度的影响效应。
2.1.18复压(打)repeatedpressing(hammering)
3
静力压桩(或锤击沉桩)施工完成后,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施压
(或施打)的作业方法。
2.1.19填芯混凝土fillingconcreteforprestressedconcretehollow
pilehead
填筑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内腔一定深度的混凝土。
2.1.20焊接连接weldedconnection
采用焊接进行接桩的方法。
2.1.21机械连接mechanicalconnection
采用机械部件接桩的方法。
2.2符号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
Fk——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Hik——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第i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水
平力;
Hk——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力;
Mxk,Myk——按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外
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y主轴的力矩;
N——作用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
Nk——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
的平均竖向力;
Nik——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基桩或复合
基桩的竖向力;
Nt——作用效应基本组合下的基桩拔力设计值;
Ntk——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的基桩拔力;
NEkmax——地震作用效应和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
基桩的最大竖向力;
4
xi、xj、yi、yj——第i、j基桩或复合桩基至y、x轴的距离。
2.2.2抗力和材料性能
fc——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n——填芯混凝土与空心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w
ft——焊缝抗拉强度设计值;
fpy——预应力钢棒抗拉强度设计值;
fv——端板抗剪强度设计值;
fy——非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Gp——基桩自重;
Ggp——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
M——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身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Mcr——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身正截面抗裂弯矩;
Ncr——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身正截面抗裂拉力;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qsia——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
qpa——桩端阻力特征值;
R——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h——单桩基础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Rp——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Rta——基桩或复合基桩的的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Rb——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
Rd——桩身允许顶压压桩力;
V——预应力混凝土桩剪力设计值;
σck——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下桩身混凝土正截面法向拉应力;
σpc——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2.2.3几何参数
5
Ac——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混凝土截面面积;
Ap——预应力混凝土桩桩端水平投影面积;
Aps——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身截面面积;
Apy——全部纵向预应力钢棒的总截面面积;
Asd——填芯混凝土纵向钢筋总截面面积;
Aw——接桩连接处焊缝计算面积;
B——空心方桩、实心方桩边长;
Bp——空心方桩、实心方桩纵向预应力钢棒分布方形的边长;
d——管桩外径;
d1——管桩、空心方桩内径;
Dp——纵向预应力钢棒分布圆的直径;
hb——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L——单节桩长;
l——桩身长度;
La——填芯混凝土高度;
li——桩周第i层土(岩)的厚度;
t——管桩壁厚;
ts——端板厚度;
u——预应力混凝土桩桩身周长;
ul——桩群外围周长。
2.2.4计算参数及其他
ψc——基桩成桩工艺系数
λi——预应力混凝土桩抗拔系数;
N——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63.5——修正后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6
3基本规定
3.0.1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
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的规定。
3.0.2预应力混凝土桩桩型与成桩工艺选择应综合考虑设计要求、
工程地质条件、施工设备及环境等因素,并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
的要求。工程常用预应力混凝土桩的规格、结构形式及力学性能可
按本标准附录B选用。
3.0.3抗震设防区的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3.0.4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沉桩工艺试验,并
通过试验桩检测确定相关设计指标和参数。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
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
确定单桩承载力,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执行。
3.0.5当桩周土体因自重固结或受大面积地面堆载作用而产生的
沉降大于基桩的沉降时,在设计和检测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负摩阻
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
3.0.6预应力混凝土桩的耐久性应满足设计工作年限的要求。
3.0.7污染土和地下水对预应力混凝土桩的腐蚀性等级,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
计标准》GB/T50046的有关规定确定。
3.0.8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施工前应进行产品检验,施工过程
中和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施工质量检查、检测和验收。
3.0.9下列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
沉降监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标准为止:
1对沉降有控制要求的桩基;
2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桩基;
7
3结构体形复杂、荷载分布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下存在软弱土
层的桩基;
4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地面沉降、隆起、位移、周边建(构)
筑物和地下管线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土体位移的桩基;
5设计施工工艺采用引孔辅助法沉桩、植入法沉桩的桩基。
3.0.10在水泥土或旋喷桩中植入预应力混凝土桩尚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J/T327或《水泥土复合管桩基
础技术规程》JGJ/T330的规定。
8
4预应力混凝土桩制品
4.0.1预应力混凝土桩可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类:
1预应力混凝土桩按截面形式可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
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2预应力混凝土桩按桩身混凝土强度分为高强混凝土桩
(C80)、混凝土桩(C60)。
4.0.2预应力钢筋放张时,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
低于45MPa。
4.0.3产品出厂时,预应力混凝土桩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低于其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
4.0.4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有效预压应力值应符合表4.0.4-1~表
4.0.4-3的规定。
表4.0.4-1管桩有效预压应力值
2
型号有效预压应力σce(N/mm)
A4.0
AB6.0
B8.0
C10.0
表4.0.4-2空心方桩有效预压应力值
2
型号有效预压应力σce(N/mm)
A3.8≤σce≤4.2
AB5.7<σce<6.3
B7.6≤σce≤8.4
表4.0.4-3实心方桩有效预压应力值
2
型号有效预压应力σce(N/mm)
A3.0<σce≤5.0
B5.0<σce≤7.0
9
4.0.5预应力混凝土桩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5mm。
4.0.6预应力混凝土桩中预应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
0.5%,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管桩的预应力钢筋应沿其分布圆周均匀配置,并不得少于
6根;
2空心方桩的预应力钢筋应方形、对称均匀配置,并不得少
于8根;
3实心方桩的预应力钢筋应方形、对称均匀配置,并不得少
于8根。
4.0.7工程常用预应力混凝土桩螺旋筋的直径不应小于表4.0.7-1~
表4.0.7-3的规定,螺旋筋的间距、加密区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管桩两端螺旋筋加密区长度为外径的3倍~5倍,且不应小
于2000mm,加密区螺旋筋的净间距为50mm,其余部分螺旋筋的
净间距为80mm,净间距的允许偏差为±5mm;
2空心方桩两端螺旋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5倍内径,且不
应小于2000mm,加密区螺旋筋的间距为45mm,其余部分螺旋筋
的间距为80mm,间距的允许偏差为±5mm;
3实心方桩两端螺旋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4倍截面边长,且
不小于2500mm;桩体其余部位螺旋筋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4倍截
面边长且不小于2000mm。加密区螺旋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5mm,其
余部分螺旋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00mm,间距的允许偏差为±5mm。
表4.0.7-1管桩螺旋筋的直径
管桩外径d(mm)螺旋筋直径(mm)
4004
500、6005
7006
8006
10
表4.0.7-2空心方桩螺旋筋的直径
空心方桩边长B(mm)螺旋筋直径(mm)
300、350、4004
450、500、550、6005
650、7006
表4.0.7-3实心方桩螺旋筋的直径
实心方桩边长B(mm)螺旋筋直径(mm)
300、350、4004
450、5005
550、6006
7007
4.0.8预应力混凝土桩按养护工艺可分为高压蒸汽养护桩和常压
蒸汽养护桩。
4.0.9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构造要求及质量要求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T13476、《预应力混凝土空
心方桩》JG/T197、《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JC/T2723及其他
的有关标准规定。
11
5岩土工程勘察
5.1一般规定
5.1.1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应根据设计要求编制有针对性的勘
察方案;勘察报告应提供设计及施工所需要的岩土参数及技术建议。
5.1.2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勘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程勘
察通用规范》GB5501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DB22/T
5097等有关标准的相关规定。
5.2勘探孔布置
5.2.1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
布置,上部荷载差异较大的部位应布设勘探点。
5.2.2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对于密集
建筑群,每栋不应少于2个。
5.2.3端承型预应力混凝土桩勘探点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间距应能控制桩端持力层层面和厚度的变化,宜为
12m~24m;
2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3在勘探过程中发现基岩中有断层破碎带,或桩端持力层为
软硬互层且厚薄不均,或相邻勘探点揭露的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超
过10%,勘探点应适当加密。
5.2.4摩擦型预应力混凝土桩勘探点间距宜为20m~30m,当相邻
勘探点揭露的地基土在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较大,影响沉桩或桩基方
案选择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12
5.2.5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勘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列规定:
1)应进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5d~8d(或5B~8B),
且不应小于5m;
2)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应满足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要求;
3)持力层中存在软弱夹层时,应穿透夹层并深入其下部不
小于3m;
4)当遇断层破碎带时,应穿透断层破碎带,到达稳定岩层。
2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进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3d~5d(或3B~5B),
且不应小于3m;对桩身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
不应小于5m;
2)持力层中存在软弱夹层时,应穿透夹层。
5.3取样、试验及原位测试
5.3.1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勘察宜采用钻探、触探及其他原位
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应能满足估算桩的侧阻力特征值及端阻
力特征值、验算下卧层强度及变形计算的相关要求。对黏性土、粉
土和砂土的原位测试手段宜采用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对碎石
土宜采用重型或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对破碎和极破碎的岩
石,可根据风化成的相应土类进行原位测试。
5.3.2桩长范围内的各主要岩土层及桩端下卧层均应采取不扰动
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岩土层的不扰动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
(组、次);
2桩端持力层采取不扰动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
应为1m~2m。
13
5.3.3室内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大直径桩或需估算沉降的桩基工程,当桩端持力层为
黏性土时,应进行固结试验,试验最大压力应大于上覆土的自重压
力与附加压力之和;
2当桩端持力层为基岩时,应采取岩样进行饱和单轴抗压强
度试验,且每一桩端持力层试验数量不应少于6组,对软岩和极软
岩,可进行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无法取样的破碎和极破
碎的岩石,应进行原位测试。
5.4勘察报告
5.4.1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可液化场地应评价液化等级和危害程度,提出抗液化措
施的建议;
2分析采用桩基的必要性,并提出可选的桩基类型和施工方法;
3地下水及土对预应力混凝土桩的腐蚀性评价;
4建议桩端持力层,提供持力层顶面高程及桩长建议,必要
时应附桩端持力层顶面等值线图;
5提供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如桩的侧阻力特征值、
端阻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有关参数等。对挡土墙下等承受水平力的
桩基础,应提供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6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7对存在欠固结土及有大面积堆载、回填土的工程,分析桩
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8评价沉桩可能产生的风险、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设
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如沉桩挤土效应的不利
影响及沉桩施工对相邻设施正常使用及环境的影响等;
9提出桩基础检测建议。
14
5.4.2当场地中存在孤石、坚硬密实夹层、地下障碍物等不利条件
时,应评价沉桩可行性并提出沉桩方法的建议。
5.4.3勘察报告建议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结合桩身正截面
受压承载力设计值,采用静压法沉桩时,尚应考虑沉桩终压力值的
影响。
15
6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桩基设计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地下室平面布置图,建筑
物上部结构类型与荷载,建筑物对基础沉降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包括地上及地下管线、地下
障碍物的分布,可能受沉桩影响的邻近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情
况及防振、防噪声要求,施工机械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4成桩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及其对场地条件的适应性;
5可选用的预应力混凝土桩规格、接头形式及供应条件。
6.1.2桩基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
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
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采用不同的设计等级。设
计等级的划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
6.1.3预应力混凝土桩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1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受水平和上拔荷载控制的工程不宜
选用A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
2当用于端承型桩且需穿越一定厚度较硬土层或软硬交替土
层时,不宜选用A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桩端需封闭时宜选用
一体化桩尖;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8度地区的桩基工程,不宜选用A
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
16
4地下水或地基土对材料有中等腐蚀、强腐蚀的工程不宜选
用A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并应根据不同的腐蚀性等级采用相
应的防腐措施。
6.1.4遇到下列情况时,宜采用植入法沉桩,也可采取其他有效辅
助措施后采用锤击法沉桩或静压法沉桩:
1桩端持力层以上的地基土中含有较多难以清除且严重影响
沉桩的孤石或其他障碍物;
2桩端持力层以上的地基土中含有不适宜作为桩端持力层且
预应力混凝土桩难以贯穿的坚硬、密实夹层;
3覆盖层为淤泥、人工填土等软弱土层,其下直接为中等风
化岩层或微风化岩层,或只有较薄的全风化、强风化岩层;
4沉桩挤土、振动显著影响工程质量或环境安全。
6.1.5预应力混凝土桩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6.1.5的规定;
表6.1.5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最小中心距
土类与沉桩工艺排数不少于3排其他情况
饱和黏性土4.5d(4.5B)4.0d(4.0B)
挤土桩
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4.0d(4.0B)3.5d(3.5B)
饱和黏性土4.0d(4.0B)3.5d(3.5B)
部分挤土桩
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3.5d(3.5B)3.0d(3.0B)
非挤土植入桩3.0d(3.0B)3.0d(3.0B)
注:1d——管桩外径;B——空心方桩、实心方桩边长;
2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其他情况”一栏的规定;
3“挤土桩”指静压法或锤击法沉桩的实心方桩、闭口管桩及闭口空心方桩;
4“部分挤土桩”指静压法或锤击法沉桩的敞口空心桩,以及沉桩时采取
引孔或应力释放孔等措施的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
5液化土可适当减小桩距。
17
2单桩或单排桩宜直接布置于柱、墙等竖向构件之下;当采
用多桩或群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
点
推荐标准
- YS/T 431-2009 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 2009-12-04
- YS/T 514.10-2009 高钛渣、金红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0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2009-12-04
- YS/T 514.2-2009 高钛渣、金红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全铁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2009-12-04
- YS/T 435-2009 易拉罐罐体用铝合金带材 2009-12-04
- YS/T 514.3-2009 高钛渣、金红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2009-12-04
- YS/T 503-2009 硬质合金顶锤与压缸 2009-12-04
- YS/T 38.2-2009 高纯镓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镁、钛、铬、锰、镍、钴、铜、锌、镉、锡、铅、铋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09-12-04
- YS/T 437-2009 铝合金型材截面几何参数算法及计算机程序要求 2009-12-04
- YS/T 38.1-2009 高纯镓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2009-12-04
- YS/T 434-2009 铝塑复合管用铝及铝合金带、箔材 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