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1/T 1077-2024 机插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DB3211/T 1077-2024 Seedling-planting paddy field integrated manag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ee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镇江市植保植检站、丹阳市植保植检站、句容市植保植检站、扬中市植保植检站、丹徒区植保植检站、镇江市农业科学院
- 起草人:
- 朱友理、宋菲、孙剑、何东兵、常琳、罗月越、洪素娣、王永勤、吴小美、张国、于居龙、眭丹、吴琳、季岩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15/19
3211
镇江市地方标准
DB3211/T1077—2024
机插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omprehensivecontrolofweedsin
mechanized-transplantingpaddyfield
2024-07-03发布2024-08-01实施
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11/T107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镇江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镇江市植保植检站、丹阳市植保植检站、句容市植保植检站、扬中市植保植检站、
丹徒区植保植检站、镇江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友理、宋菲、孙剑、何东兵、常琳、罗月越、洪素娣、王永勤、吴小美、张
国、于居龙、眭丹、吴琳、季岩。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3211/T1077—2024
机插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机插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对象、综合治理技术等。
本文件适用于机插稻田杂草综合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NY/T2192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DB32/T79-2007水稻壮秧与育秧技术规程
DB32/T783-2005机插水稻田间管理技术规范
DB32/T871-2005稻渔共作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2/T2193-2012稻鸭萍共作生产技术规程
DB32/T3625-2019稻田绿色控草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management
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农田环境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
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措施等,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
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防控对象
防控对象见附录A。
5综合治理技术
农业措施
5.1.1精选水稻种子
水稻播种前经过风扬、过筛或水洗等措施。
1
DB3211/T1077—2024
5.1.2“四边”管理
稻田边种植豆类等植物;在田边、沟边、路边、渠边等“四边”杂草种子成熟前进行清理。
5.1.3健康栽培
5.1.3.1培育壮秧。采用药剂拌种(包衣)、基质育秧、叠盘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微喷灌育秧等
措施。按照DB32/T79-2007执行。
5.1.3.2适时移栽。一般在秧苗3叶~4叶期(秧龄15d~20d)进行机械移栽。移栽前2d喷施芸苔素
内酯、吲哚丁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机插作业按照NY/T2192执行。
5.1.4以水控草
移栽时保持0.5cm~1.5cm水层,移栽后2d~7d间歇灌溉;分蘖期浅水勤灌,水层以3cm~5cm为宜;当
基本苗达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烤田。水浆管理按照DB32/T783-2005执行。
5.1.5肥料运筹
科学肥料运筹,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有机无机混合施肥等,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具体按照DB32/T
783-2005执行。
5.1.6定期深翻
开展秸秆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隔1年~2年进行1次深耕翻,秸秆切碎、匀抛,秸秆切碎长度≤10cm;
耕深18cm~30cm,秸秆覆盖率≥90%。
5.1.7诱草杀草
绿肥茬口或休耕田,在水稻移栽前30d左右深翻,深度应大于25cm,上水3cm~5cm,泡田3d后,保持
土壤干湿交替,于水稻移栽前采用耙田等方式灭除已出苗的杂草。
5.1.8合理轮作
采取麦稻、麦豆、麦玉米等轮作模式交替应用。
5.1.9品种选择
稻田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区,常年粳稻区可改种杂交粳稻或杂交稻。
生物措施
5.2.1稻田种养
采取稻鸭、稻鱼等种养模式,稻鸭、稻鱼种养模式按照DB32/T871-2005和DB32/T2193-2012进行。
物理措施
5.3.1覆膜移栽
应用可降解薄膜进行机械覆膜移栽,选择黑色单层轴筒式降解膜,膜宽与膜厚符合所选作业机械作
业要求。作业符合JB/T14286-2022要求。
5.3.2中耕除草
2
DB3211/T1077—2024
插秧后15d、在杂草高度不超过25cm时,利用高精度水田除草机对稻田进行中耕除草。
5.3.3“糠糟”控草
在水稻返青后,每667m2均匀撒施米糠约50kg或白酒糟100kg,施用后田间保持3cm~5cm水层7d~10d。
5.3.4人工除草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人工适时拔除田间残留杂草。
5.3.5截流网捞
“截流”措施——在水流通道上设置过滤网,拦截随水流传播进入的杂草种子,“网捞”措施——
使用捞网捞取漂浮于田块水面的杂草种子。具体操作符合DB32/T3625-2019要求。
化学措施
5.4.1防除策略
坚持“治早治小”,优先进行土壤封闭,在杂草幼苗期趁早实施封杀处理,提高杂草防治效果;坚
持“减量增效”,选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和增效助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产品,坚持对靶选药、
适时适量施药。
5.4.2封闭封杀处理
在浑水整田时或放水移栽前均匀喷洒1次土壤封闭除草剂,在移栽后7d~10d再进行1次土壤封杀处理。
施药方法可选择喷雾法、甩施法、药土法等。施用方法见附录B、C。
5.4.3茎叶处理
在杂草3叶~5叶期,根据草相合理选择除草剂,施药前排干水。施药时,科学加入增效助剂。施药
后1d~2d内灌水入田,保持3cm~5cm水层,5d~7d之后进入正常田间管理(具体注意事项请参考除草剂使
用标签)。施用方法见附录D。
5.4.4科学施药
5.4.4.1优先选用静电喷雾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高效植保器械。
5.4.4.2根据杂草类型、生育阶段选择用药时期和时间,科学轮换使用不同类型及作用机制的除草剂。
具体操作按照NY/T1997执行。
5.4.4.3喷药时选无风或微风天气,植株上无露水,喷药后24h无降雨;在施药时要配兑均匀,喷雾
均匀一致,不重喷不漏喷。
5.4.4.4按照NY/T1276的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5.4.5建档备案
建立田间施药档案,记录田间水稻品种、施药时间、除草剂种类、含量、剂型、生产厂家、使用剂
量及使用方法等信息。档案保存2年以上。
其他措施
使用植物检疫合格的水稻种子。
3
DB3211/T1077—2024
附录A
(资料性)
镇江市稻田常见杂草种类
镇江市稻田常见杂草种类见表A.1。
表A.1镇江市稻田常见杂草种类
科种(变种)科种(变种)
牛筋草、马唐、稗、旱稗、小旱稗、光头稗、
无芒稗、长芒稗、双穗雀稗、千金子、杂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日照飘拂草、
禾本科莎草科
稻、李氏禾、糠稷、金色狗尾草、狗尾巴草、两歧飘拂草、萤蔺、野荸荠
芦苇、看麦娘
水竹叶、裸花水竹叶、饭包草、竹
千屈菜科多花水苋、耳叶水苋、水苋菜、节节菜鸭跖草科
节菜、鸭跖草
菊科醴肠、紫菀、狼把草泽泻科野慈姑、矮慈姑
玄参科陌上菜、通泉草苋科空心莲子草
大戟科铁苋菜眼子菜科眼子菜
雨久花科鸭舌草伞形科蛇床
豆科合萌十字花科碎米荠
桔梗科半边莲蓼科水蓼
柳叶菜科丁香蓼报春花科星宿菜
4
DB3211/T1077—2024
附录B
(资料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6732-2011 轮胎翻新工艺 2011-07-20
- GB/T 26731-2011 废轮胎加工处理 2011-07-20
- GB/T 26736-2011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 耐水、盐水、油和制动液性能试验方法 2011-07-20
- GB/T 26739-2011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 材料内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2011-07-20
- GB/T 26735-2011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喷淋管 2011-07-20
- GB/T 26737-2011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 锈蚀对铁偶合面粘结影响的试验方法 2011-07-20
- GB/T 26738-2011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摩擦材料 产品确认和质量保证 2011-07-20
- GB/T 26734-2011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浸润剂溶解度的测定 2011-07-20
- GB/T 26733-2011 玻璃纤维湿法毡 2011-07-20
- GB/T 26740-2011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 盘式制动衬块 试验后表面和材料缺陷的评价方法 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