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938-2023 中华蜜蜂林下饲养技术规程

DB64/T 1938-2023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4/T 1938-2023
标准类型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9-28
实施日期
2023-12-28
发布单位/组织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40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1938—2023

中华蜜蜂林下饲养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undergrowthofchinesebeeculture

2023-09-28发布2023-12-28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64/T193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固原市养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勇、张仲举、贾国晶、张全科、张瑞、罗应国、杨巨良、董平、李北草、苏

萍、刘冰、甘晶、雷耀鹏、赵万余、贾旭、吕永强、黄君。

I

DB64/T1938—2023

中华蜜蜂林下饲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林下中华蜜蜂养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养蜂场地、蜂群检查、四季管理、病虫害防治

及蜂场消毒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林下中华蜜蜂的饲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20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9168-2003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NY/T1160-2015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3术语和定义

NY/T116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蜜蜂Apiscerana

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属中国独有蜜蜂品种,是以木本植物为主的森

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

林下养蜂Beekeepingundertheforese

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利用森林中或林区周围蜜源植物和粉源植物资源优势,在林内或林

地边缘开展蜂业生产,从而实现养蜂效益产出的行为。

蜂群colony

由蜂王、工蜂、雄蜂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蜜蜂群体。

主要蜜粉源植物mainnectarplant,mainpollenplant

数量多、分布广、面积大、花期长、蜜粉丰富、能生产商品蜂蜜或蜂花粉的植物。

[来源:NY/T1160-2015,3.7]

辅助蜜粉源植物subordinatenectarplant,subordinatepollenplant

能分泌花蜜或产生花粉,并被蜜蜂采集利用,对维持蜜蜂生活和蜂群发展起作用的植物。

[来源:NY/T1160-2015,3.8]

1

DB64/T1938—2023

流蜜期honeyflowperiod

有一种以上某种蜜源植物开花,蜂群能生产商品蜂蜜的泌蜜时期。

巢脾comb

蜂巢的组成部分,是由蜜蜂筑造的、双面布满六角形巢房的蜡质结构,是蜜蜂生活、繁殖、发育和

储存食物的场所。

[来源:NY/T1160-2015,3.2]

群势powerofcolony

衡量蜂群强弱的主要指标,通常以“框蜂”或“千克蜂”计算。

[来源:NY/T1160-2015,3.3,有修改]

4养蜂场地

场地选择

4.1.1林下养蜂场地周围3km范围内无化工厂、农药仓库等环境污染厂矿,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空

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要求。

4.1.2林下养蜂场地周围3km范围内无西方蜜蜂养殖场,且有1个~2个主要蜜粉源植物及辅助蜜粉

源植物。宁夏主要蜜粉源植物、辅助蜜粉源植物、主要粉源植物分别参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4.1.3要求在林地空地或林区边缘,背风、向阳,地面干燥。

4.1.4设有蜜蜂饮用清洁水源,水质符合NY5027。

4.1.5不能靠近水库、湖泊,防止采集蜂和婚飞交配的处女王落水损失。

蜂箱摆放

4.2.1林下养蜂场地之间距离应保持3km以上,每个场地蜂群数量应保持在120群以内。

注: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利用森林中或林区周围蜜源植物和粉源植物资源优势,在林内或林地边缘开展

蜂业生产,从而实现养蜂效益产出的行为。

4.2.2蜂箱摆放根据地形、地物适当分散排列,相邻蜂群的巢门方向应尽可能的错开,箱体间距离2m

以上,前后距离3m以上,巢门根据场地条件朝南或朝东方向,避免朝北朝西方向。

4.2.3蜂箱垫起20cm~30cm高,防潮、通风和防止鼠蚁等侵袭。

5蜂群检查

箱外观察

5.1.1蜜蜂巢门前活动判断

5.1.1.1采蜜和贮蜜

2

DB64/T1938—2023

全场蜂群普遍出现外勤工蜂进出巢门繁忙,巢门拥挤,归巢的工蜂腹部饱满,夜间扇风声较大,有

水从巢门流出,则外界蜜源泌蜜丰富,蜂群采酿蜂蜜积极;巢门前若出现有拖弃幼虫或蜂群增长阶段驱

杀雄峰现象,托举蜂箱较轻,则巢内缺蜜,蜂群处于危险状态。

5.1.1.2蜂王状况

有蜜粉源的晴暖天气,工蜂采集积极,归巢蜂携带大量花粉,则蜂王健在,且产卵力强。蜂群出勤

怠慢,无花粉带回,部分工蜂在巢门前无规则爬动或出现振翅现象,则有失王嫌疑。

5.1.1.3自然分蜂预兆

个别强群如有很多工蜂拥挤在巢门前,只有个别工蜂进出巢门,此现象多为分蜂征兆。发现大量蜜

蜂涌出巢门,则分蜂活动已经开始。

5.1.1.4群势

当外界气温较高、蜜粉源条件都较好时,有大量蜜蜂同时出入,傍晚大量的蜜蜂簇涌在巢门踏板或

蜂箱前壁,说明蜂群强盛。反之,群势相对较弱。

5.1.1.5盗蜂

蜜源缺少时,少量蜜蜂在蜂箱四周飞绕,伺机寻找进入蜂箱的缝隙,表明该群已被盗蜂窥视。蜂箱

的巢门前秩序混乱,工蜂团抱厮杀,表明盗蜂开始进攻被盗群。弱群巢前的工蜂进出巢突然活跃起来,

仔细观察进巢的工蜂腹部小,而出巢的工蜂腹部大,这些现象均说明发生了盗蜂。若此时某一强群突然

又有大量工蜂携蜜归巢,该群可能是作盗群。在非蜜源花期,有大量的蜜蜂进出巢活动时需注意。

5.1.1.6农药中毒

工蜂在蜂场激怒狂飞,性情凶暴,并追蜇人、畜,全场蜂群的巢门前突然出现头、胸部绒毛较多的

壮年工蜂在地上翻滚抽搐,说明农药中毒。

5.1.1.7螨害

巢前不断发现有一些体格弱小,翅膀残缺的幼蜂爬在巢门,不能起飞,在地上乱爬,说明螨害严重。

5.1.1.8巢内拥挤、闷热

气温较高季节,许多蜜蜂在巢门口扇风,傍晚部分蜜蜂不愿进巢,在巢门周围聚集,说明巢内拥挤、

闷热。

5.1.2巢前死蜂判断

5.1.2.1蜂群巢内缺蜜

巢前出现腹部小,伸吻的死蜂,甚至巢内外大量堆积这种死蜂,垂死蜜蜂呈虚弱状,说明蜜蜂已因

饥饿而开始死亡。

5.1.2.2中毒致死

晴朗的天气,蜜蜂出勤采集时,全场蜂群的巢门前突然出现大量的双翅展开、勾腹、伸吻的青壮年

死蜂,尤其强群巢前死蜂更多,部分死蜂后足携带花粉团,说明农药中毒。

3

DB64/T1938—2023

5.1.2.3冻死

较冷的天气,蜂箱前出现呈冻僵状的死蜂,说明因气温低外勤蜂归巢时来不及进巢冻死在巢外。冻

死巢前的蜜蜂,越靠近巢门则越多,呈扇形散布。外勤蜂冻死在巢前多发生在早春。

5.1.2.4蜂群遭受鼠害

冬季或早春,如果巢前出现较多的蜡渣及头胸不全的死蜂,从巢门散发腥臭的气味,且看到蜂箱有

咬洞,说明老鼠进入巢箱危害。

5.1.2.5巢虫危害

饲养中蜂发现在巢门前有工蜂拖弃死蛹,说明是巢虫危害。

局部检查

5.2.1贮蜜

观察边脾上有无存蜜。边脾有较多的封盖蜜,说明巢内贮蜜充足。边脾贮蜜较少,可继续查看隔板

内第二张巢脾,巢脾的上边角有封盖蜜,蜂群暂不缺蜜。边脾和第二张贮蜜均较少时,则需要及时补助

饲喂。

5.2.2蜂王

检查蜂王情况在育子区中间提脾,在提脾上见不到蜂王,但巢脾上有卵和小幼虫,无改造王台,则

该群蜂王健在。若既不见蜂王,又无各日龄蜂子,或在巢脾上发现改造王台,则该群已经失王。若巢脾

上一个巢房中有卵数粒,且东倒西歪,巢房壁上产有蜂卵,则该群失王已久,工蜂开始产卵。若有空巢

房和一房多卵现象并存,则该群蜂王已不正常,应及时更换。

5.2.3蜂脾关系

抽查外侧第二张脾,若该巢脾上蜜蜂覆盖脾面达80%~90%,在蜂群增长阶段中后期则需加脾。若巢

脾上蜜蜂稀疏,巢房中无蜂子,又少蜜粉,应将此脾抽出,适当紧缩巢脾。

5.2.4蜂子状况

抽查育子区偏中部1张~2张巢脾检查,幼虫显现湿润、丰满、鲜亮,小幼虫底部白色浆状物较多,

封盖子面积较大、整齐,则蜂子发育良好。若幼虫干瘪,甚至变色,变形或发臭,封盖巢房塌陷或穿孔,

则蜂子发育不良,或患有病虫害。

全面检查

5.3.1方法

开箱后将巢脾逐一提出进行仔细查看,全面了解蜂群内部情况。全面检查蜂群应快速,对于检查发

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如毁台、加脾、加础、抽脾等可同时处理。不能马上处理,则应做出标记,待全

场蜂群全部检查完毕后统一处理。

5.3.2检查时间及要求

4

DB64/T1938—2023

对蜂群逐脾进行检查,应在气温13℃以上进行检查,夏季宜在上午进行;处女王交尾群,检查应避

开处女王试飞或婚飞时间10:00~16:00;在气温降低时、流蜜高峰期、盗蜂多发季节等都不宜进行全面

检查。

5.3.3检查后处理

全面检查结束后应调整好巢脾,摆好蜂路,盖好箱盖,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6四季管理

春季管理

6.1.1换脾缩巢

中蜂春季管理时间为2月下旬~4月下旬,即从蜂群越冬结束、蜂王产卵开始,直到蜂蜜生产阶段开

始为止。

换掉发酵、发霉和污染蜜脾,蜜脾宁紧勿松,蜂多于脾,每张脾蜜、粉0.5kg以上,无蜜脾和花粉

脾,补充饲喂浓度较大的蜂蜜,并补充花粉。

6.1.2蜂群保温

以箱外保温为主,上年保温材料于5月份气候相对恒定时撤出。

6.1.3育王扩群

选择能维持强群、高产的蜂群作为种用群,培育产卵能力强、分蜂性弱的新蜂王更替老蜂王,并根

据蜂王产子情况,实施加放空脾。

夏季管理

6.2.1适龄采集蜂培育

中蜂夏季管理时间为5月上旬~8月中旬,即为主要蜜粉源植物流蜜期,是蜂蜜生产阶段。

应从主要蜜源花期开始前45d到蜜源花期结束前40d促王产卵培育适龄采集蜂。

6.2.2采蜜群组织

在能控制分蜂的前提下,培育和组织的群势越强产蜜量越高,8足框~10足框为宜,可通过加继箱、

调整群势、合并蜂群方法,组织成强盛的采蜜群。

6.2.3采蜜群管理

采取适当限制蜂王产卵、断子取蜜、提出卵虫脾、调整蜂路、及时扩巢等方法加强采蜜群管理,蜂

蜜生产初期控制分蜂热、晚期防止盗蜂。

秋季管理

6.3.1培育适龄越冬蜂

中蜂秋季管理时间为8月下旬~9月下旬,即为适龄越冬蜂培育和越冬饲料贮备阶段。

5

DB64/T1938—2023

在蜜粉源丰富的条件下,采取更换蜂王、扩大卵圈、奖励饲喂、密集群势、加强保温、促使蜂王大

量产卵,培育适龄越冬蜂。

6.3.2越冬饲料贮备

选留优质蜜粉脾和补充越冬饲料,平均每框蜂需留1张~1.5张整蜜脾。在蜜粉源丰富的地区,每群

蜂贮存2张以上花粉脾,用于次年早春蜂群恢复和发展。

6.3.3注意环节

防止盗蜂、适时扣王断子。幼蜂出房结束后,减少巢脾、拉开脾距。

冬季管理

6.4.1越冬状态维持

中蜂冬季季管理时间为10月~2月中旬,即为保证蜜蜂安全越冬期。

维持越冬适龄蜂处于半冬眠状态,越冬蜂团外壳表面的温度保持在5℃~10℃,蜂团内部的温度一

般不低于12℃。

6.4.2箱体外包装

利用草帘、棉垫等进行外包装,留出巢门,严密包装,厚度10cm~15cm,保持箱体内温度恒定在

-2℃~8℃。

7病虫害预防

常年饲养强群,保持适当的蜂脾关系。除大流蜜期外,均保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常年保持蜜、粉饲料充足。饲喂蜂群的蜂蜜、糖浆、花粉或花粉替代用品应灭菌消毒。重金属污

染、发酵的蜂蜜,生虫、变质的花粉或花粉替代品不做蜂群饲料。

蜂场封闭管理,减少进场外来人员,进场前需消毒后,严格消毒制度,以减少蜜蜂疾病的发生。

根据蜂病发生的季节和流行规律,进行必要的药物预防。蜂病防治药物的使用应符合GB/T19168

的规定。

销毁病群。蜂场发现个别蜂群患传染病,应立即将脾和蜂焚烧。将患病蜂群的蜂箱仔细洗刷、晾

晒、喷灯火焰灭菌。

8蜂场、蜂机具的卫生消毒

消毒剂选择

选择对人蜂安全、对蜂机具无腐蚀、无毒残留,不会在蜂产品中产生有害残留的消毒剂。

蜂场环境消毒

每周清理1次蜂场死蜂和杂草,并及时深埋;蜂场周围环境至少每季度消毒1次。

蜂机具消毒

6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