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
DB37/T 3374-2018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7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pathogendetectionofmaizeroughdwarfdisease
2018-07-19发布2018-08-1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37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珊珊、辛相启、王升吉、吴斌、张眉、辛志梅。
I
DB37/T3374—2018
玉米粗缩病病原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粗缩病主要病原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间接ELISA、Dot-ELISA和普通RT-PCR检测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玉米粗缩病病原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传播介体灰飞虱和玉米中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4926.50实验动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SN/T1193基因检验实验室技术要求
SN/T2964植物病毒检测规范
SN/T1666水稻条纹病毒、水稻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方法普通RT-PCR方法和实
时荧光RT-PCR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玉米粗缩病Maizeroughdwarfdisease,MRDD
一种爆发流行性病毒病害,在山东其主要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玉米感染粗缩病后,节间粗短、
生长迟缓、病株矮化;叶背、叶鞘上出现粗细不等的蜡白色条状突起;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叶片宽短
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雄穗、雌穗发育不良,畸形不实或籽粒减少,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3.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RBSDV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病毒粒子、传播途径及危害:病毒粒
体球状,直径70nm~75nm,具有双层外壳蛋白,病毒基因组由10片段双链RNA组成,在自然界中以灰
飞虱传毒为主,导致寄主植物矮化、沿叶脉瘤肿等症状,主要侵染禾本科植物。
3.3
灰飞虱SmallBrownPlanthopper,SBPH
1
DB37/T3374—2018
拉丁名为Laodelphaxstriatellus,属同翅目,飞虱科,寄主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禾本科杂草等禾本科植物,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主要传播介体,以持久性不经卵方式传播病毒,1代
成虫发生量与带毒率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3.4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
具体描述参照GB/T14926.50。
3.5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ndirect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IELISA
简称IELISA,首先用样品中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经洗涤,加入相应病毒的抗体,形成待测抗原-
抗体复合物,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入酶标记二抗,形成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复合物,测定加底物后
的显色程度,确定待测抗体含量。
3.6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ot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Dot-ELISA
以纤维素膜代替免疫酶固相载体法中常用的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而建立的一种免疫检验方法。不仅
保留了常规ELISA的优点,而且还弥补了抗原或抗体对载体包被不牢等不足,所以具有敏感性高,特异
性强,被检样品用量少,节省材料,不需特殊仪器,结果判定简单易行和便于长期保存等特点。Dot-ELISA
的基本原理与常规ELISA基本相同,即将抗原或抗体首先吸附在纤维素薄膜(如硝酸纤维素膜)表面,
并保持其免疫活性,通过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记物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形成酶标记抗原抗体复合
物,在底物的参与下,结合物上的酶催化底物使其水解、氧化成另一种带色物质,沉着于抗原抗体复合
物吸附的部位,呈现出肉眼可见的颜色斑点。试验的结果通过颜色斑点的出现与否和色泽深度进行判定。
3.7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
简称RT-PCR。具体描述参照SN/T1666。
4方法原理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血清学特性与分子生物学特性是该病毒检测方法的主要依据。RBSDV具有很强
的免疫原性,同时属于RNA病毒,因此可利用间接ELISA、Dot-ELISA和RT-PCR方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带有
该病毒。
5主要仪器设备、用具和试剂
5.1仪器和设备:
a)酶标仪;
b)洗板机;
c)电子天平(感量0.001g);
d)PCR仪;
e)电泳仪;
f)水平电泳槽;
g)凝胶成像仪;
2
推荐标准
- DB11/T 1047-2022 果品等级 鲜食枣 2022-12-27
- DB11/T 1040-2022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2022-12-27
- DB11/T 1101-2022 商品肉鸡养殖场(小区)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2022-12-27
- DB11/T 1137-202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印刷业 2022-12-27
- DB11/T 983-2022 制造数控机床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022-12-27
- DB11/T 1163-2022 公交专用道设置规范 2022-12-27
- DB11/T 936.8-2022 节水评价规范 第8部分:医院 2022-12-27
- DB11/T 1019-2022 重型载货汽车、大客车单位产品综合能源消耗限额 2022-12-27
- DB11/T 989-2022 园林绿化工程竣工图编制规范 2022-12-27
- DB11/T 936.17-2022 节水评价规范 第17部分:产业园区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