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试验
65 农业
77 冶金
无数据~
暂无内容
请重新选择[分类]、[状态]、[年份]
为您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T/CI 011-2021 细菌生物被膜的培养、观测和耐药性评测技术指南 现行
    译:T/CI 011-2021 Guidance for culturing, observing, and evaluat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bacterial biofilms
    适用范围: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细菌生物被膜培养、观测和耐药性评测技术的实验条件要求、实验设计、实施与验证等技术要求。本指南适用于研究机构、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生物技术相关机构或公司内需培养、观测细菌生物被膜,并检测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性的实验操作人员阅读并参考使用。本指南亦适用于临床和食源性分离细菌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鉴定、临床和食源性分离菌株生物被膜耐药性的测定、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分子机制的探究、细菌生物被膜防控方法及药物的研发等领域。 本指南可作为实验室细菌生物被膜培养与构建、观测与定量、以及耐药性评估等工作的技术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对于本指南中所涉及专利技术(US9988380B2,US10416153B2,ZL201711231930.8,CN110974838A)的使用,需获得专利权所有人书面许可; 主要技术内容:细菌生物被膜培养方法与技术标准以下生物被膜培养方法与技术标准均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模式菌株撰写,其他菌种培养以及实验条件可按需求适当调整。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在正常人皮肤、呼吸道、肠道以及多种自然环境如水、土壤中广泛分布。此菌为杆状单鞭毛形态,适宜生长温度为25-37℃,在42℃也可生长,于LB培养基上呈青绿色圆形菌落且极易附着在不同基质表面形成生物被膜。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不同部位形成生物被膜引起长期慢性感染,包括烧伤伤口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等,并可引发菌血症和败血症等致命并发症。此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并且耐药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形成生物被膜、加强外排泵系统、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与药物作用靶点、以及分泌抗菌酶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也相当复杂,例如通过过量分泌胞外多糖、积累胞外DNA、降低运动能力、调节群体感应系统等。作为研究生物被膜的模式菌株,铜绿假单胞菌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生物被膜、检测其耐药性并开发用药方案的研究中,是以本指南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模式菌株撰写,其他菌种的培养及实验条件可按需适当调整以达到最佳实验结果。4.1 体外静态生物被膜培养本指南囊括四种常用的体外静态生物被膜培养方法,包括孔板培养法、玻璃珠培养法、玻片培养法和Peg-lid培养法。(1)孔板培养法(4.1.1)将稀释菌液在96孔板或24孔板中培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100.01微生物学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A90/94社会公共安全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1-08-05 | 实施时间: 2021-08-05
  • T/GAMDPM 006-2020 华南特色气象观测规范 生物舒适度 现行
    译:T/GAMDPM 006-2020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华南特色气象观测中生物舒适度观测的技术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华南特色气象观测中生物舒适度的观测和服务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A40/49基础学科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0-06-30 | 实施时间: 2020-07-06
  • T/GZQXXH 0004-2023 单站大气电场仪雷电预警方法检验 技术要求 现行
    译:T/GZQXXH 0004-2023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verifying the lightning warning method of single-station 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 instrument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单站大气电场仪雷电预警校验的一般规定、校验数据选择和方法、校验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单站大气电场仪的预警校验,包括场磨式大气电场仪及电子式大气电场仪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A47气象学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3-08-30 | 实施时间: 2023-09-01
  • T/CAOE 20.3-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3部分:红树林 现行
    译:T/CAOE 20.3-2020 Coastal Zone Ecosystem Status Survey and Evaluation Technical Guidelines Part 3: Mangroves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本部分规定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的工作程序、调查内容、调查方法、生态状况评估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工作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X50/59饮料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0-05-06 | 实施时间: 2020-05-06
  • T/CAS 346-2019 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模式 现行
    译:T/CAS 346-2019 Nearshore Marine Environmental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
    适用范围:范围:本标准给出了海浪数值模式,海流、潮汐数值模式,单点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悬浮泥沙漂移扩散数值模式,溢油漂移扩散的数值模式;明确了数值模式的精度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进行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其他方式的海洋环境预报、评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或远海海洋环境预报时可参照使用; 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给出了海浪数值模式,海流、潮汐数值模式,单点潮汐、潮流数值模式,悬浮泥沙漂移扩散数值模式,溢油漂移扩散的数值模式;明确了数值模式的精度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进行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其他方式的海洋环境预报、评价,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或远海海洋环境预报时可参照使用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A40/49基础学科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19-05-05 | 实施时间: 2019-05-05
  • T/CAOE 21.6-2020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 第6部分:牡蛎礁 现行
    译:T/CAOE 21.6-2020 Coastal Zone Ecological Disaster Reduction and Restoration Technology Guidelines Part 6: Oyster Reef Restoration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本部分规定了牡蛎礁生态减灾修复的工作程序、资料收集与调查、适宜性评价、实施方案编制、牡蛎礁生态减灾修复技术、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估、质量控制以及成果与归档等内容。本部分适用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中的牡蛎礁生态减灾修复工作,其他相关工作可参照使用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X60/69食品发酵、酿造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0-07-21 | 实施时间: 2020-07-21
  • T/CAOE 11-2018 浅地层剖面调查技术要求 现行
    译:T/CAOE 11-2018 Shallow geological profile investiga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以水面船舶为载体进行浅地层剖面调查的基本内容、方法、调查资料处理与汇编、成果验收与归档等。本标准适用于海洋调查海底浅地层剖面调查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E10/19石油勘探、开发与集输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18-11-08 | 实施时间: 2018-11-26
  • T/CMSA 0024-2021 空气负离子测量仪性能测试规范 现行
    译:T/CMSA 0024-2021 Air negative ion measurement instrument performance testing specifications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空气负离子测量仪(简称:负离子测量仪)性能测试要求、测试方法和测试报告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暂无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1-12-07 | 实施时间: 2021-12-07
  • T/GZQXXH 0002-2023 雷电易发性等级划分技术规范 现行
    译:T/GZQXXH 0002-202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lassification of lightning susceptibility level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雷电易发区划的术语、一般规定及区划方法。本文件适用雷电易发区划、雷电防护设计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19663-2022 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术语GB/T 21714.2-2015  雷电防护 第2部分 风险管理GB/T 37047-2018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的地闪密度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雷电易发性 Lightning susceptibility采用雷电观测手段分析区域闪电活动的发生程度。3.2地闪密度 ground flash density;NG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平均地闪次数。注:单位为次每平方千米年[次/(km2?a)]。[来源:GB/T 37047-2018,3.1.7]3.3雷暴日 thunderstorm day;Td一天中可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则称为一个雷暴日。[来源:GB/T 19663-2022,3.25]3.4雷击大地年均密度Annual average density of lightning strike;Ng单位面积内年均雷击发生次数,Ng=0.1Td。注:单位为次每平方千米年[次/(km2?a)]。4一般规定4.1雷电监测资料应是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年度完整资料。4.2雷电监测资料宜为十年及以上的整编资料。4.3雷电易发区划应使用当年最新版本的GIS地图。4.4雷电易发区划图宜五年更新一次。4.5雷电易发区划图分辨率宜为1×1。5雷电易发性区划5.1雷电易发性等级划分宜采用多种雷电监测资料融合,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图1雷电易发性等级划分技术流程5.2二维、三维雷电监测资料采用点密度分析,星载闪电探测资料采用空间插值分析生成统一分辨率的闪电密度分布图。5.3人工雷电观测雷暴日资料,采用0.1Td计算后空间插值生成年预计雷击次数分布图。5.4空间插值宜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参见附录A.15.5多种雷电监测资料融合宜采用投影寻踪模糊聚类方法获取指标权重,生成综合雷电密度分布图,方法参见附录A.2。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A47气象学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3-08-30 | 实施时间: 2023-09-01
  • T/CAGHP 063-2019 突发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编制要求(试行) 现行
    译:T/CAGHP 063-2019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突发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编制的主要工作程序、预案内容及文本编制等技术要求。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的编制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C50/64卫生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19-07-01 | 实施时间: 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