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据~
暂无内容
请重新选择[分类]、[状态]、[年份]
为您推荐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 T/XJBX 0086-2025 工业园区碳排放动态监测与认证实施指南 即将实施
    译:T/XJBX 0086-2025 Industrial Park Dynamic Carbon Emission Monitoring and Certification Implementation Guide
    适用范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水平直接影响国家和地方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传统碳排放核算主要依赖年度统计数据和手工报表,存在统计周期长、数据更新滞后、实时性差以及可追溯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碳排放动态管理和碳减排政策实施的需求。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智能传感器及大数据分析的发展,为工业园区碳排放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行手段。通过对能源消耗、生产工艺排放、设备运行状态及排放因子的实时监控,并结合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技术,可以实现碳排放量的动态监测、实时统计和可视化管理,为碳排放核查、政策执行及低碳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工业园区碳排放动态监测和认证存在方法不统一、数据接口不兼容、监测指标和核算规则差异大等问题,制约了动态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制定本实施指南,旨在规范工业园区碳排放动态监测的技术要求、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动态核算和认证流程,明确监测指标、数据管理及质量控制要求,为园区企业、监管机构及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操作参考。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园区的能源消耗及生产过程碳排放监测,包括燃料燃烧、工业工艺排放、电力消耗及其他相关源的碳排放,实现园区碳排放的动态、实时管理和认证核查,为推动低碳园区建设和碳减排政策落地提供标准化实施依据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020.01环境和环境保护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N77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0 | 实施时间: 2025-12-01
  • T/CIECCPA 102-2025 零碳智慧物流园区 碳管理要求 现行
    译:T/CIECCPA 102-2025 Zero carbon smart logistics park—Carb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零碳智慧物流园区碳管理的总体要求、碳管理基础、碳排放核算、碳管理计划、碳管理实施、碳管理检查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零碳智慧物流园区的碳管理工作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020.01环境和环境保护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N77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3 | 实施时间: 2025-11-18
  • T/XJBX 0084-2025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陆域生物 多样性监测规范 即将实施
    译:T/XJBX 0084-2025 Standard for monitoring land-based biodiversity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fusion
    适用范围:陆域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日益严峻的压力,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准确、长期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依赖实地调查和单一数据来源,存在空间覆盖有限、时效性差以及数据采集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全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近年来,遥感、无人机、野外传感器、环境DNA及生物观测数据库等多源数据的快速发展,为陆域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实现更高空间分辨率、更长时间序列和更强信息量的生态监测。多源数据融合不仅能够提高监测精度,还可以优化样点布设、降低调查成本、增强生态变化趋势的检测能力,为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尽管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生态监测中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标准不统一、方法差异大、数据质量评价和分析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制定本文件,旨在建立统一的陆域生物多样性多源数据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处理、融合与分析流程,明确监测指标和质量控制要求,从而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本文件适用于陆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农田及其他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为科研机构、生态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实施参考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020.01环境和环境保护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M74广播、电视发送与接收设备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0 | 实施时间: 2025-12-01
  • T/CIECCPA 101-2025 零碳智慧物流园区 建设与运营指南 现行
    译:T/CIECCPA 101-2025 Zero carbon smart logistics park—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guidelines
    适用范围:本文件提供了零碳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与运营的规划要点、建设重点和运营管理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零碳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与运营,改建、扩建的物流园区开展零碳智慧化建设与运营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020.01环境和环境保护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N77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3 | 实施时间: 2025-11-18
  • T/XJBX 0099-2025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可信追溯 与质控技术规范 即将实施
    译:T/XJBX 0099-2025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traceability and quality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适用范围:生态环境监测是实现环境保护、污染防控、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通过科学、系统地收集空气、水体、土壤、生态系统及相关环境要素的数据,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能够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分析环境变化趋势、评估治理措施效果。然而,随着监测网络的快速扩展、数据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多源异构数据的广泛应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在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过程中面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溯源信息缺失、可重复性差及数据安全性不足等问题。这不仅影响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也制约了环境大数据和智慧环保系统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在生态环境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及数据追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缺乏统一、可操作、覆盖全流程的技术规范,导致不同机构、不同监测点及不同监测方法之间的数据难以直接比较和整合。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可追溯性和科学应用,需要建立从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到存储的全流程质控体系,并明确数据追溯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本文件结合现有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科研经验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系统提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追溯方法和质控技术要求,涵盖数据采集方法验证、传输完整性监控、处理过程审计、存储安全保障以及数据可溯源管理。通过规范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建立全生命周期质控和追溯机制,可以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治理、科研分析和政策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与生态系统监测,以及涉及多源环境数据集成和分析的科研或管理工作。文件的实施将促进环境监测数据标准化管理、质量可控化及追溯体系化,为智慧环保、生态修复和环境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法保障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020.01环境和环境保护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M73视频、脉冲系统设备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0 | 实施时间: 2025-12-01
  • T/XJBX 0114-2025 建筑施工扬尘在线监测与防控技术规范 即将实施
    译:T/XJBX 0114-2025
    适用范围:建筑施工扬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环境质量、公共健康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直接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活动频繁,扬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和绿色施工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建筑施工扬尘的监测与防控,推动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向精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成为施工扬尘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时采集和传输扬尘浓度数据,可以为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施工企业开展污染防控和过程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然而,目前在建筑施工扬尘在线监测与防控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监测点位布设不规范、监测数据准确性不足、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制约了扬尘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 制定本文件的目的在于明确建筑施工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规范数据采集与传输方式,提出科学合理的扬尘防控技术措施,并推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从而形成可操作、可追溯、可评价的扬尘监测与防控体系。本文件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施工现场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绿色施工与低碳发展,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040.20环境空气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N77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0 | 实施时间: 2025-12-01
  • T/CFPA 048-2025 消防水压信息采集装置 即将实施
    译:T/CFPA 048-2025 Fire water pressur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device
    适用范围: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产品分类 4.1 按通讯传输方式 4.2 按供电方式 4.3 按温度检测功能 5 要求 5.1 外观要求 5.2 显示器与指示灯要求 5.3 开关与按键要求 5.4 整机功能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总则 6.2 外观及部件检查 6.3 电源试验 6.4 误差试验 6.5 高低压报警及传输功能试验 6.6 低温报警及传输功能试验 6.7 压力波动变化上报功能试验 6.8 周期压力上报功能试验 6.9 本机故障报警功能试验 6.10 耐压强度试验 6.11 交变负荷试验 6.12 绝缘电阻试验 6.13 气候环境耐受性试验 6.14 机械环境耐受性试验 6.15 电磁兼容性试验 7 检验规则 7.1 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8 标志、包装、贮存 8.1 标志 8.2 包装 8.3 贮存 9 使用说明书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220.20防火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暂无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4 | 实施时间: 2026-02-01
  • T/XJBX 0096-2025 土壤环境多介质联合监测技术规范 即将实施
    译:T/XJBX 0096-2025 Soil environmental multi-media joint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适用范围:土壤环境质量是生态系统健康、农业生产安全及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基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土壤环境受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养分及有机污染物等多种因子影响,其空间和时间分布呈复杂多样性特征。单一监测手段和单介质检测难以全面反映土壤环境状况,往往无法满足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管理及污染防控的需求。 多介质联合监测技术通过整合土壤、水体、空气及地下水等环境介质的信息,实现污染物迁移、传输和交互作用的全面监测。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揭示污染源头和扩散途径,还能够为土壤修复、风险评估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多介质联合监测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系统、遥感技术及信息化平台,实现土壤环境状态的实时、连续和空间化监控,为环境监管、农业管理及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国内外在土壤环境监测方面已形成多种技术方法,如土壤化学分析、重金属快速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及土壤物理性质监测,但在多介质联合监测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化操作流程。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污染源背景下,监测方法、采样策略、分析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存在差异,影响数据的可比性和可应用性。 为规范土壤环境多介质联合监测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和可追溯,本文件提出统一的监测技术要求、采样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通过标准化多介质联合监测,可以实现土壤环境信息的全面、系统获取,为土壤污染防控、环境修复、农业资源管理及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文件适用于农业土壤、城市土壤、工业场地土壤及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监测,覆盖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等相关介质。文件适用于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监测单位及相关技术服务企业的土壤环境多介质联合监测工作,为土壤环境保护与风险管理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080.01土质和土壤学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暂无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0 | 实施时间: 2025-12-01
  • T/XJBX 0101-2025 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实施要点 即将实施
    译:T/XJBX 0101-2025
    适用范围: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区域,其生态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加剧,保护地内的生态系统可能受到破坏,包括植被退化、土壤侵蚀、水资源减少以及生物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因此,对自然保护地内的生态修复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对于判断修复措施效果、优化管理策略和推动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是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景观结构以及生态功能等指标,评估自然保护地实施修复措施后的生态恢复状况和环境改善效果。评估不仅可以为保护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还可以作为生态修复项目设计、资金投入及管理绩效的参考,推动保护地生态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持续改进。 目前,国内外在生态修复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方面已有丰富实践,但在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特别是中小型保护地和特殊生态类型区域,评估指标选择、数据获取、分析方法和结果应用存在差异,缺乏系统化的实施要点和操作指南。因此,制定本文件旨在明确评估流程、关键指标、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为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实施和效果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自然保护地,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湿地保护区、森林和草原保护区等。通过规范评估流程、明确指标体系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衡量生态修复效果,指导保护地管理和政策制定,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地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3.020.01环境和环境保护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N77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0 | 实施时间: 2025-12-01
  • T/APEP 1034-2025 蚯蚓养殖技术规程 现行
    译:T/APEP 1034-2025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养殖基质的制作、养殖用地选择及蚯蚓床整理、蚯蚓种的投放、养殖及采收、冷冻蚯蚓成品的质量要求、养殖环境卫生、防控天敌、养殖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以有机固体废物或动物粪便为饲料来源,并以生产食用或药用冷冻蚯蚓为目标的蚯蚓养殖场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11.120.01制药学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暂无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5-11-17 | 实施时间: 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