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分类(ICS)
19 试验
25 机械制造
29 电气工程
31 电子学
37 成像技术
45 铁路工程
61 服装工业
65 农业
67 食品技术
71 化工技术
77 冶金
79 木材技术
85 造纸技术
93 土木工程
95 军事工程
-
现行
译:T/CI 055-2023 Stone-mud slid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trong earthquake areas适用范围: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强震区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工作内容、勘查工作量、勘查方法和手段、成果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强震区危及城镇人口集中区、工矿企业、风景名胜区、乡村集聚地、学校、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工程等公共安全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工作;地震高烈度区潜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工作可参照执行; 主要技术内容:4基本规定4.1勘查目的和任务查明强震区受地震影响,沟域地质环境和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震前和震后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危害,针对震后物源量激增、泥石流活动加剧、成灾规模和链式灾害造成治理难度增大等特殊条件,特别是针对窄陡型、宽缓型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及成灾机理的不同,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4.2勘查阶段震后泥石流勘查按一次性全面勘查进行,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因条件局部变化或设计方案调整,可针对性开展局部补充勘查。4.2.1全面勘查查明震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重点是地震诱发物源类型和数量的变化,泥石流活动演化特点,灾害链等危害方式的变化。充分考虑窄陡型和宽缓型泥石流沟治理条件的差异,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治工程方案,并针对所提方案拟建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进行详细勘查,精度应满足可行性研究方案比较,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需要。4.2.2补充勘查施工开挖后揭露的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且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开展补充勘查,精度应满足施工图设计变更需要。因震后泥石流暴发、极端暴雨洪水冲刷等特殊情况,造成沟道地形、物源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待实施的治理方案需要重大调整时,应开展补充勘查,勘查工作量可参照全面勘查工作要求执行【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93.080.01道路工程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R00/09公路、水路运输综合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3-04-24 | 实施时间: 2023-04-24收藏 -
现行
译:T/CI 054-2023 Seismic zone debris flow control engineer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适用范围: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震后15-20年内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程设计,也适用于地震设防烈度高于Ⅷ度地区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其他区域沟道内松散物源丰富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凡铁路、公路、水路、水利、电力、矿 山、油气管线等生命线工程,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可作专门研究。 本文件规定了强震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基本规定、工程设计标准、设计参数确定、分项工程设计、工程监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措施说明等; 主要技术内容:4强震区泥石流工程设计总则4.1防治工程设计阶段划分强震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按泥石流所属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划分进行分阶段设计,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和变更设计三个阶段。可行性研究应在工程全面勘查成果基础上,根据防治目标、保护对象和治理范围,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论证,通过比选提出推荐设计方案。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报告、设计方案图纸及工程投资估算。施工图设计应在审定的全面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各分项工程的设计要求与边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工程可靠性与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编制施工图设计报告、施工图设计图册、监测方案及工程投资预算。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使之满足实施要求;监测方案应给出准确的布点位置及要求,以利于定位实施。施工开挖后揭露的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因震后泥石流暴发、极端暴雨洪水冲刷等特殊情况,造成沟道地形、物源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根据补充勘查成果进行变更设计。应急治理工程可按照一阶段设计,即根据现场勘查,立即进行施工图设计,视情况进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并加强施工期间的监测。4.2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应包括立项任务书、防治工程勘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应满足各设计阶段要求,主要包括地形资料、气象水文资料、勘查成果资料及其他水电条件等。4.3设计总体思路基于强震区宽缓与窄陡沟道型泥石流不同动力学特性与流量下泄及动力学控制,针对宽缓沟道型泥石流采用“拦挡+排导”、窄陡沟道型泥石流采用“沟内固源固床+沟口拦挡停淤+排导”治理理念进行综合防控。防治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抗冲击、耐磨蚀的结构型式与施工工艺;对强震区沟道型、高位滑坡型泥石流灾害链应进行全过程动态指标监测。强震区震后泥石流设计总体思路【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93.080.01道路工程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R00/09公路、水路运输综合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3-04-24 | 实施时间: 2023-04-24收藏 -
现行
译:T/CECS G:K50-30-2018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技 术性能,6.配合比设计,7.施工,8.质量检验与验收,附录【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93.080.01道路工程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R00/09公路、水路运输综合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18-10-18 | 实施时间: 2019-04-01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