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试验
65 农业
77 冶金
  • T/IQA 29-2023 基于PaaS的智慧学习平台技术要求 现行
    译:T/IQA 29-2023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PaaS
    适用范围: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基于PaaS的智慧学习平台的基本技术框架、功能要求及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PaaS的大型组织客户在线学习与培训领域智慧学习平台的开发。其他智慧学习平台开发可参照执行; 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共分为 7 章,规定了基于PaaS的智慧学习平台技术要求。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缩略语、基本技术架构、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在充分总结和调研各企业(供应商)对于智慧学习平台的使用情况,同时比较国内外智慧学习平台相关标准,术语和定义参考GB/T 5271.36—2012,软硬件的移动应用参考GB/T 34998,安全要求参考GB/T 18336.3—2015有关规定,网络响应时间参考GB/T 25000.51—2016的有关规定,数据备份参考GB/T 29765的有关规定。并对智慧学习平台的兼容性和监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35.240.01信息技术应用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L71编码、字符集、字符识别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3-12-27 | 实施时间: 2023-12-28
  • T/ZSA 182-2023 电能表运行误差远程诊断技术要求 现行
    译:T/ZSA 182-2023 Remote diagnosis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for operational errors of an electric energy meter
    适用范围:范围:本文件提出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电能表运行误差远程诊断的技术要求,包括数据集要求、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模型评估和监测、运行误差诊断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网在运的中低压10(KV)及以下的单相和三相电子式交流电能表的运行误差在线诊断; 主要技术内容:电能表运行误差远程诊断,主要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台区线路拓扑关系,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电能表工作运行误差分析的模型。通过及时采集和存储电能表的实时数据,以台区总表作为标准器,利用台区总表与被校电能表的定时冻结电量,基于在线电能表校准平台,建立方程组并求解,对电能表进行“点对点”实时工作运行误差计算,从而实现电能表实时工作运行误差远程诊断。本文件给出了大数据分析模型在电能表运行误差远程诊断中的应用技术流程,规定了必要的技术内容和性能要求,以提高电能表运行误差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文件主要包括数据集要求、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模型评估和监测、运行误差诊断等方面的内容。文件旨在为电能表运行误差远程诊断提供技术指导,促进电能表运行误差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35.240.01信息技术应用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L71编码、字符集、字符识别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3-11-25 | 实施时间: 2023-11-26
  • T/CDEIIEA 002-2023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教育档案管理规范 成绩单 数据规范 现行
    译:T/CDEIIEA 002-2023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Educa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ranscript Data Standardization
    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规定了成绩单基础数据结构及其数据集。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教育档案管理系统中成绩单数据设计、开发和应用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35.240.01信息技术应用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L71编码、字符集、字符识别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3-11-24 | 实施时间: 2023-12-01
  • T/IQA 18.1-2022 IT系统与应用 非功能测试规范 第1部分:总纲 现行
    译:T/IQA 18.1-2022 IT system and application non-functional testing specification Part 1: General framework
    适用范围:范围:本文件将对系统与应用非功能测试系列规范进行范围说明,不仅明确非功能测试系列规范的框架,也明确各子规范的内容。 在本系列规范中将对整个系统与应用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的非功能测试描述。让系统与应用非功能测试的各个阶段都有据可依。对各子规范非功能测试定义、非功能测试指标、非功能测试方案、非功能测试监控模型、非功能测试软硬件环境、非功能测试数据、非功能测试用例设计、非功能测试缺陷定位、非功能测试结论、非功能测试总结各环节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件适用于系统与应用项目过程中的非功能测试、非功能解决方案和非功能测试验收活动; 主要技术内容:系统与应用软件产品在提供服务时,由于不同的原因会出现非功能问题,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还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非功能问题会出现在各个软件工程阶段和技术层级,比如说: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运维阶段;架构级、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级、缓存级、负载均衡级、队列级等等。如果没有完善的非功能测试规范来验证系统的非功能质量达到业务要求,生产环境存在的非功能质量风险就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非功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系统与软件产品的可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在整个软件开发周期中通过非功能测试活动来保证上线之后的生产环境可以满足业务的非功能需求。本系列文件旨在对系统与应用非功能测试指标、非功能测试方案、非功能测试点需求表、监控模型、非功能测试软硬件环境、非功能测试数据、非功能测试用例设计、非功能缺陷定位、非功能测试结论、非功能测试总结进行说明,指导系统与应用非功能测试项目更好地实施,并对系统与应用非功能做出全面分析,给出准确结论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35.240.01信息技术应用综合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L71编码、字符集、字符识别
    发布单位或类别:(CN-TUANTI)团体标准 | 发布时间: 2022-12-27 | 实施时间: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