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478-202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
DB11/T 1478-2024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units' safety produc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2月
-
2024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00
CCSC78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478—2024
代替DB11/T1478—201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
Assessmentandcontrolofworksafetyriskforenterprises
2024-09-23发布2025-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478—2024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2
5工作过程.............................................................................2
6计划和准备...........................................................................3
7风险辨识.............................................................................4
8风险分析.............................................................................5
9风险评价.............................................................................5
10风险管控............................................................................6
11风险沟通............................................................................7
12风险监测与更新......................................................................7
附录A(资料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台账...........................................9
附录B(规范性)风险矩阵分析法......................................................12
附录C(资料性)高后果安全生产风险源清单............................................16
附录D(资料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报告格式......................................23
参考文献..............................................................................27
I
DB11/T147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1/T1478—20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规范》,与DB11/T1478—2017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名称和标准名称的英文译名(见封面,2017年版封面标准名称和英文译名);
b)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3);
c)修改了一般要求,修改了评估与管控工作小组参与人员要求(见4.2,2017版4.1);
d)增加了评估与管控工作小组职责、档案管理等要求(见4.3、4.4,2017版3);
e)删除了风险评估包括的主要内容(2017版3.3);
f)修改了评估与管控工作过程(见5,2017版3.4);
g)删除了现场调研(2017版4.3);
h)修改了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见6.1,2017版4.4);
i)修改了信息收集的内容要求(见6.2,2017版4.2);
j)增加了人员培训的内容要求(见6.3);
k)增加了确定辨识范围、划分辨识单元、辨识风险源等内容要求(见7);
l)删除了识别程序(2017版5.2);
m)修改了风险分析方法的内容要求(见8.1,2017版6.1);
n)修改了风险分析的内容要求(见8.2,2017版6.2和6.3);
o)修改了风险评价的内容要求(见9,2017版7);
p)增加了风险管控的内容要求(见10);
q)删除了评估报告的评审与发布(见2017版8);
r)修改了评估报告的名称及内容要求(见10.3,见2017版8);
s)增加了风险沟通的内容要求(见11);
t)增加了风险监测与更新的要求(见12)。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扬凡、徐亚博、李宏良、李春晖、邓兵兵、代宝乾、李怀冰、葛悦、谢昱
姝、王培怡、路韬、汪彤、樊建春、尹鑫伟、张蓓、张晋。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本文件于201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1/T1478—2024
引言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是生产经营单位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本文件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风险管理相关标准、风
险管理成功经验,结合北京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实践编制而成。
生产经营单位通过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实施安全生产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实现事故预防
“关口前移”。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相统一,与隐患排查治理同
推进,与预案管理相衔接,与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相融合。工作成果可运用到安全生产技术提升改造、
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修订、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文化建设、应急预案修编和应急演练等工作中。
III
DB11/T1478—202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的一般要求、工作过程、计划和准备、风险
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风险沟通、风险监测与更新。
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安全生产风险worksafetyrisk
生产经营活动中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与随之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后果
严重程度的组合。
安全生产风险源worksafetyrisksource
可能单独或共同引发安全生产风险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载体。
注1:能量通常指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
注2:载体通常指设备、设施、材料、装置、工作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场所和区域等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
业活动(过程),或以上的组合。
[来源:GB/T42768-2023,3.2,有修改]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worksafetyriskassessment
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来源:GB/T23694-2013,4.4.1]
1
DB11/T1478—2024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worksafetyriskcontrol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
可接受程度的过程。
注:包括但不限于保持和/或改变安全生产风险的任何流程、策略、措施、操作或其他行动。
4一般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应全员参与,覆盖生产经营活
动全过程、全流程。
单位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应
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
位员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推进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
工作小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制定实施方案;
b)制定培训计划;
c)建立评估与管控档案;
d)编制评估与管控报告;
e)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情况;
f)将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纳入单位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定期考核工作落实效果。
应将评估与管控工作成果资料和过程资料归档,包括实施方案、评估与管控台账(具体格式参见
附录A)、评估与管控报告等。重大安全风险相关材料应单独管理。
5工作过程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一般包括计划和准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管控等阶段,
应将风险沟通、风险监测与更新贯穿于风险评估与管控的全过程。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过程见
图1。虽然风险评估与管控过程通常表现为按一定的顺序开展,但在实践中是一个循环提升的过程。
2
DB11/T1478—2024
计划和准备
风险辨识
风
险
风
监
险风险分析
测
沟可能性后果严重
分析程度分析与
通
更
新
风险评价
风险管控
图1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过程
6计划和准备
制定实施方案
应制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原则、职责分工、实施程序、进度
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信息收集
在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前,应做好前期的信息收集,包括但不限于:
a)与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制度等文件;
b)单位区位、功能区划分、建(构)筑物平面布置等;
c)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应急预案等资料;
d)单位设备设施、物料、工艺流程等资料;
e)单位及国内外同行业发生的事故资料;
f)单位现存隐患资料;
g)单位与可能受风险影响的周边重要目标(党政机关、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道路
桥梁,以及学校、医院、养老院、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体育场
馆、客运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等)的距离信息、联络信息等基本信息;
h)其他相关资料与信息。
3
DB11/T1478—2024
人员培训
6.3.1应将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纳入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使全体员工具备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业务技能。
6.3.2对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包含但不限于:
a)安全生产风险相关理论和知识;
b)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
c)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
d)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有效性评审原则、流程与方法;
e)过程管理涉及的各种表格/记录的填写;
f)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过程控制。
6.3.3对其他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包含但不限于:
a)安全生产风险相关理论和知识;
b)简单易行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
c)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以及措施有效性评审流程与方法;
d)过程管理涉及的各种表格/记录的填写。
7风险辨识
确定辨识范围
根据工作开展目标,确定辨识范围。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a)设备设施类:涵盖存在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载体,如化工装置、特种设备、公辅设施等;
b)作业活动类:涵盖常规作业活动和特殊作业活动,常规作业活动如日常维修、装卸、运输
等,特殊作业活动如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等;
c)场所区域类:涵盖风险相对单一或较少风险的场所或区域,对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中设备设
施、作业活动未覆盖的进行补充,如危险废物仓库、办公室等;
d)其他类:其他依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需补充的。
划分辨识单元
7.2.1结合单位实际,按照“功能独立、大小适中、易于管理”的原则,划分辨识单元。
7.2.2设备设施、部位场所等按照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工艺流程、作业岗位进行划分。
7.2.3操作及作业活动等的划分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的作业活动,特别是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
动。
7.2.4按照GB18218等有关要求辨识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作为独立的辨识单元。
辨识风险源
7.3.1按照划分的辨识单元,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及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安全生产风险
源辨识。
7.3.2应综合分析风险特点、风险辨识技术能力和资料等基础条件,选择适用的安全生产风险源辨识
方法。安全生产风险源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4
DB11/T1478—2024
a)所属行业部门已印发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源辨识建议清单”(以下简称“建议清单”)
的,以建议清单为参考,根据本单位生产实际予以补充,形成安全生产风险源清单;
b)所属行业部门未印发建议清单的,可应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树分析等方法,形成安全生产风
险源清单。
7.3.3依据GB/T13861,宜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作用在安全生产风险源
上,确定可能引发的安全生产风险类型。
7.3.4除GB/T6441规定的事故类型之外,安全生产风险类型宜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因生
产经营活动不当造成的城市运行中断,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由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拥挤踩踏等。
8风险分析
分析方法
8.1.1应根据生产经营特点,选择和确定适用的分析方法对安全生产风险源可能涉及的不同风险类型
的风险进行分析。安全生产风险分析过程中可考虑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消除
单一方法的局限性。
8.1.2风险分析方法选用可参考GB/T27921的有关要求。行业有明确风险分析方法的,可从其规定。
行业无明确要求的,宜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具体方法见附录B。
8.1.3涉及危险化学品风险的单位,宜采用事故后果模拟等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分析内容
8.2.1风险分析内容包含可能性分析、后果严重程度分析等。
8.2.2可能性分析,可通过分析全国、本市范围内同行业同类风险及企业自身事故、安全生产标准化、
隐患和行政处罚等数据,综合确定其等级值。
8.2.3后果严重程度分析,可通过分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等数据,综合确定其等级值。
8.2.4涉及附录C中的安全生产风险源的风险类型,其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可直接判定为最高等级。
8.2.5涉及火灾、爆炸、坍塌、毒性气体泄漏引发的中毒和窒息,也可通过对事故结果建模或实验研
究推导确定其后果严重性等级。
9风险评价
依照风险分析结果,对照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判定方法,确定安全生产风险源不同风险类型的风险
等级。以不同风险类型的最高风险等级作为该安全生产风险源的风险等级。
应用风险矩阵分析法的,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判定方法可参考附录B中表B.5进行判断。
安全生产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
示。
所选用评价方法的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划分结果不同于9.3所述4个等级进行描述的,应合理转化
并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依据安全生产风险等级情况,在平面分布图中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进行标示,绘制安全风险
四色分布图。
5
DB11/T1478—2024
10风险管控
管控措施
10.1.1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从降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个方面,健全完善相应的安全生
产风险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等,直至风险可接受、可控制。不同等级的
安全生产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管控。
10.1.2工程技术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a)消除: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b)预防: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
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等;
c)减弱:如局部通风装置、降温措施、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d)隔离: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等;
e)联锁:如机械联锁、电气联锁、电磁联锁等;
f)警告:如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g)其他工程技术措施。
10.1.3管理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a)制度和规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b)作业管理:作业审批、作业交底、作业监护、作业环境、标志标识设置;
c)设备管理:日常维护保养;
d)人员管理:值班值守、持证上岗、个体防护装置佩戴、安全教育培训;
e)巡视检查:定期检查、巡检;
f)其他管理控制措施。
10.1.4应急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a)预案:编制应急预案;
b)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c)物资配备:应急救援物资配备;
d)人员配备:应急队伍人员配备;
e)其他应急措施。
10.1.5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在实施前应组织评审,当现有措施不足以管控安全生产风
险时,应提出工作建议或具体的管控措施改进意见。对于重大风险,应组织行业(领域)内专家对管控
措施进行评审论证,评审论证材料式样可参见附录A中表A.2。进行管控措施评审时,应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内容:
a)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b)是否使安全生产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c)是否产生新的安全生产风险;
d)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分级管控
10.2.1结合单位机构设置、管理层级、岗位设置,将每个安全生产风险源的管控责任分解到相应管理
层级,明确管控责任。
10.2.2分级管控应遵循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安全生产风
6
DB11/T1478—2024
险,下一级应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0.2.3对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重点管控。
评估与管控报告
编制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报告,具体格式参见附录D。报告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
a)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
b)安全生产风险源和安全风险类型辨识情况;
c)安全生产风险可能性及后果严重程度分析(包括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d)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分析;
e)新增/修订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分析;
f)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结论及建议。
11风险沟通
沟通机制
11.1.1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和与相关单位的外部的安全生产风险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
递安全生产风险信息。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1.1.2风险沟通应贯穿于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全过程,沟通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风险认知
程度、工作进度、工作方式、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等。
11.1.3安全生产风险沟通可采用会议、实地走访、协议、文件、告知等形式,与相关单位达成共识,
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的联防联控。
风险告知
11.2.1应告知内部员工和相关方安全生产风险基本情况和风险防范措施。
11.2.2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宜采用教育培训、告知卡、公告栏、二维码、手册等方式或载体。
11.2.3涉及下述情况的,应采用公告栏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告知:
a)存在较大以上风险的;
b)安全生产风险事件的发生涉及非本单位人员或者公共场所公众的。
11.2.4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卡,告知卡包括风险源名称、风险等级、风险描述、主要
管控措施、管控责任人、应急电话等内容。安全生产风险告知卡形式可参见附录A中表A.3。
12风险监测与更新
风险监测
12.1.1应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安全风险源的变化情况等数据与信息,进行持续跟踪、监控和综合测
度。
12.1.2对道路、桥梁、管线管廊、建筑施工项目、轨道交通、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与有毒有害场
所、尾矿库等宜采用物联网、信息化等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
12.1.3基于风险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变化情况,调整风险等级,完善管控措施。
动态更新
7
DB11/T1478—2024
12.2.1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动态更新机制,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出现下列情形时应及时进行更新:
a)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
b)周边环境或季节等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c)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和物料等发生变更;
d)设备使用年限、作业人员变化等导致安全生产风险条件发生变化;
e)相关行业或本单位发生事故灾难;
f)单位长时间停工再开工;
g)其他应开展动态更新的情况。
12.2.2风险更新应重点关注重大风险、新增风险、等级可能升高的风险,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调整风险管控措施,并同步更新风险评估与管控清单、评估与管控报告、风险告知等内容。
8
DB11/T1478—2024
附录A
(资料性)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台账
A.1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清单
表A.1给出了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清单。
表A.1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控清单
可能后果工程
场所风险源风险风险风险管理应急管控管控
序号性等严重技术
位置名称描述类型等级措施措施部门责任人
级程度措施
风险
类型1
风险
1风险源
类型2
.....
注1:风险描述对风险源的表现形式,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原因、后果与影响等加以描述。
注2:风险类型包含风险源所有的风险类型,每种风险类型分行列出。
注3: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包含针对关键控制环节或点位的措施。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DB/JB 034-2016 涡轮增压器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2016-07-25
- JB/T 8888-1999 环芯法测量汽轮机、汽轮发电机转子锻件 残余应力的试验方法 1999-06-28
- HB 925-2000 油泵动力装置 2000-09-20
- MT/T 980-2006 煤矿气体检测用一氧化碳元件 2006-03-07
- JB/T 8145.3-1995 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乙丙橡皮绝缘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 1996-04-14
- JB/T 7606-1994 内燃机电站总装技术要求 1994-12-09
- HB/Z 132.4-1989 航空发动机制造工艺工作导则 工艺文件管理工作条例 1989-05-13
- HB 6735-1993 航空结构钢薄脱碳(含合金贫化)层和增碳(含增氮)层深度测定方法 1993-11-05
- JB/T 8573-2005 踏板式喷雾器 2005-05-18
- YS/T 539.3-2006 镍基合金粉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量 200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