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1/T 126-2024 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DB4101/T 126-2024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10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30
CCSZ04
4101
郑州市地方标准
DB4101/T126—2024
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技术导则
2024-10-11发布2025-01-11实施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1/T126—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作程序和内容.....................................................................2
5危害识别...........................................................................4
6暴露评估...........................................................................5
7毒性评估...........................................................................6
8风险表征...........................................................................7
9风险控制值的计算和确定.............................................................8
附录A(规范性)暴露评估模型.........................................................9
附录B(资料性)污染物性质参数推荐值及外推模型......................................14
附录C(规范性)计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的模型..........................................28
附录D(资料性)不确定性分析推荐模型................................................30
附录E(规范性)计算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模型..........................................31
附录F(规范性)污染物扩散迁移模型..................................................34
附录G(资料性)风险评估模型参数推荐值..............................................38
参考文献.............................................................................41
I
DB4101/T12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提出。
本文件由郑州市生态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ZTC0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生态环
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研究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子彦、王娟、逯祯、杨小丽、魏文侠、温冰、方国东、郭会锋、陈宁、贾纤、
李闻天、魏晓慧、徐鸿云、杨燕利、刘玉浩、唐跃军、田浩、钟玖妍、张燕辉、朱健民、刘瑞浩、董玉
辉、左新坡、杨芳。
II
DB4101/T126—2024
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开展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危害识别、暴露评估、
毒性评估、风险表征、风险控制值的计算和确定。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不适用于放射性
物质、致病性生物污染地下水的健康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5013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关注污染物
根据地下水污染特征、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和地块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地下水污染健
康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
在建设用地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评估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或危害水平,计算基于污染健康风险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过程。
暴露途径
指建设用地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到达和暴露于人体的方式。
暴露情景
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地块污染物经由不同方式迁移并到达受体的一种建设性场景描述,即关
于地块污染暴露如何发生的一系列事实、推定和假设。
暴露浓度
暴露点地下水污染物的浓度。
致癌风险
人群暴露于致癌效应污染物,诱发致癌性疾病或损伤的概率。
1
DB4101/T126—2024
危害商
污染物每日摄入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比值。用于表征人体经单一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染物而受到
危害的水平。
可接受风险水平
对于暴露人群不会产生不良或有害健康效应的风险水平,包括致癌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
非致癌物的可接受危害商。本文件中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为10-6,单一污染物的可接
受危害商为1。
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根据本文件规定的用地方式、暴露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平,采用本文件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
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获得相关数据,计算获得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4工作程序和内容
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内容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风险表征以
及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计算。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程序见图1。
2
DB4101/T126—2024
图1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程序
3
DB4101/T126—2024
5危害识别
工作目标
根据地块环境调查获取的资料,结合规划土地利用方式,确认地块地下水污染空间分布、关注
污染物和可能的暴露人群等。
资料收集
对地块进行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获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相关资料信息:
a)地块相关资料,包括地块土地使用权及用途变更情况、与污染相关的人为活动、地块(及
邻近地区)平面分布图、地表及地下设备设施和构筑物的分布等;
b)地块(所在地)气候、水文、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和数据,包括地表平均风速、地下水埋深、
含水层渗透系数等;
c)地块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历史、现状及未来规划)、敏感人群及建筑物等相关信息;
d)地块区域人群用水类型、地下水用途及占比;
e)地下水污染物的监测数据。
确定关注污染物
根据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检测结果,将对人群等敏感受体具有潜在风险的污染物,确定为关
注污染物:
a)地块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源(在用、备用、应急、规划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区的,地下水样
品中浓度超过GB/T14848规定的Ⅲ类质量标准的污染物;
b)地块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源(在用、备用、应急、规划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区以外的,地下
水样品中浓度超过GB/T14848规定的Ⅳ类质量标准的污染物;
c)未在GB/T14848中规定的污染物,可通过本文件确定的风险评估方法,按照保守原则确
定暴露途径和参数,计算地下水中的筛选值,地下水样品中浓度超过计算得出的筛选值的
污染物。
确认土地利用方式及敏感受体
5.4.1根据规划部门或评估委托方提供的信息,明确地块用地方式:第一类用地包括GB50137规
定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R)、文化设施用地(A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中小学
用地(A33)、医疗卫生用地(A5)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6)以及公园绿地(G1)中的社区公园或
儿童公园用地等;第二类用地包括GB50137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
地(W)、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用地(A)(A33、A5、A6除外),以及绿地与广场用地(G)(G1中的社区公园或儿童公
园用地除外)等。
5.4.2第一类用地致癌效应的敏感人群为儿童及成人,非致癌效应的敏感人群为儿童;第二类用地
的致癌效应及非致癌效应的敏感人群均为成人。
5.4.3地块若无明确规划则应按照第一类用地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同时包括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
地的地块,可分区进行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区域
根据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模拟预测结果确定,应包含地块内外地下水污染及其潜在影响的区域。
4
DB4101/T126—2024
6暴露评估
工作目标
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地块现状以及再开发规划方案,分析关注污染物的暴露情景和敏感
受体的危害情景,确认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根据暴露模型和相应的参数计算暴露人群在不
同暴露情景下对应的暴露量。
分析暴露情景
6.2.1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群的活动模式,分析2类典型用地方式下的暴露情景,即以住宅
用地为代表的第一类用地和以工业用地为代表的第二类用地的暴露情景。
6.2.2除上述GB50137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以外,还应分析特定场地人群暴露的可能性、暴露频
率和暴露周期等情况,参照第一类用地或第二类用地情景进行评估或构建适合的特定暴露情景进行
风险评估。
确定暴露途径
对于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暴露途径包括经口摄入地下水、皮肤接触地下水、吸入室内空
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等4种。对于不涉及地下水
饮用水源(在用、备用、应急、规划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区的地块,可不考虑经口摄入地下水途径。
特定用地方式下的主要暴露途径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风险评估模型参数应尽可能根据现
场调查获得,风险评估模型和参数推荐值见附录A和附录B。
确定暴露浓度
根据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的结果,首先采用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污染现状监测数据;其次利
用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的方法,获取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数据作为暴露浓度。
计算第一类用地地下水暴露量
6.5.1经口摄入地下水途径
第一类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经口摄入地下水而暴露于污染地下水。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
非致癌效应,计算该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模型见附录A公式(A.1)和公式(A.2)。
6.5.2皮肤接触地下水途径
第一类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皮肤直接接触地下水而暴露于污染地下水。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
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该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模型见附录A公式(A.3~A.7)和公式(A.8)。
6.5.3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途径
第一类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而暴露于污染地下水。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该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模型见附录A公式(A.9)
和公式(A.10)。
6.5.4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途径
第一类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而暴露于污染地下水。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该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模型见附录A公式(A.11)
5
DB4101/T126—2024
和公式(A.12)。
计算第二类用地地下水暴露量
6.6.1经口摄入地下水途径
第二类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经口摄入地下水而暴露于污染地下水。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
非致癌效应,计算该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模型见附录A公式(A.13)和公式(A.14)。
6.6.2皮肤接触地下水途径
第二类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皮肤直接接触地下水而暴露于污染地下水。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
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该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模型见附录A公式(A.15)和公式(A.16)。
6.6.3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途径
第二类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途径而暴露于污染地
下水。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该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模型见附录A公式
(A.17)和公式(A.18)。
6.6.4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途径
第二类用地方式下,人群可因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中的气态污染物途径而暴露于污染地
下水。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效应,计算该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的模型见附录A公式
(A.19)和公式(A.20)。
7毒性评估
工作目标
分析关注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效应,包括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确定与关注污染物相关
的毒性参数,包括参考剂量、参考浓度、致癌斜率因子和单位致癌因子等。
致癌效应毒性参数
致癌效应毒性参数包括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IUR)、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SFi)、经口摄
入致癌斜率因子(SFo)和皮肤接触致癌斜率因子(SFd)。部分污染物的致癌效应毒性参数的推荐值
见附录B。
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SFi)根据附录B表B.1中的呼吸吸入单位致癌因子(IUR)外推获得;
皮肤接触致癌斜率系数(SFd)根据附录B中B.1中的经口摄入致癌斜率系数(SFo)外推获得。用于
外推SFi和SFd的推荐模型分别见附录B公式(B.1)和公式(B.3)。
非致癌效应毒性参数
非致癌效应毒性参数包括呼吸吸入参考浓度(RfC)、呼吸吸入参考剂量(RfDi)、经口摄入参
考剂量(RfDo)和皮肤接触参考剂量(RfDd)。部分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毒性参数推荐值见附录B。
呼吸吸入参考剂量(RfDi)根据表B.1中的呼吸吸入参考浓度(RfC)外推得到。皮肤接触参考剂
量(RfDd)根据表B.1中的经口摄入参考剂量(RfDo)外推获得。用于外推RfDi和RfDd的推荐模型分别
见附录公式(B.2)和公式(B.4)。
6
DB4101/T126—2024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参数
风险评估所需的污染理化性质参数包括无量纲亨利常数(H’)、空气中扩散系数(Da)、水中扩
散系数(Dw)、土壤有机碳分配系数(Koc)、水中溶解度(S)。部分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参数的推荐
值见附录B表B.2。
污染物其他相关参数
部分污染物消化道吸收因子(ABSgi)、皮肤吸收因子(ABSd)等其他相关参数的推荐值见附录B
表B.1。
8风险表征
工作目标
在暴露评估和毒性评估的工作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单一污染物经单一暴露途径的风
险、单一污染物经对应暴露情境下所有暴露途径的风险。
技术要求
关注污染物的风险表征包括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单一污染物的危害商(非致癌风险),可
根据采样点关注污染物的最大浓度数据进行计算。
风险评估得到的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可作为确定污染范围的重要依据。计算得到的地
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值超过10-6或危害商超过1的采样点,其代表的区域应划为风险不
可接受的污染区。
计算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
8.3.1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的致癌风险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经口摄入地下水、皮肤接触地下水、吸入室内空气中地下水气态污染物、
吸入室外空气中地下水气态污染物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的模型,见附录C公式(C.1~C.4)。计算地
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经上述4种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的模型见附录C公式(C.5)。
8.3.2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的危害商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经口摄入地下水、皮肤接触地下水、吸入室内空气中地下水气态污染物、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气态污染物暴露途径危害商的模型,见附录C公式(C.6~C.9)。计算
地下水中单一污染物经上述4种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的模型见附录C公式(C.10)。
不确定性分析
8.4.1分析目的
分析造成地块风险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包括暴露情景假设、评估模型的适用性、模
型参数取值等多个方面,明确不确定性因素对最终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程度。
8.4.2暴露风险贡献率分析
单一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贡献率分别按附录D公式(D.1)、(D.2)计
算。根据上述公式计算获得的百分比越大,表示特定暴露途径对于总风险的贡献率越高。
7
DB4101/T126—2024
8.4.3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选定对风险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P)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分析参数取值变动对风险评估计
算结果的影响程度。参数的敏感性比例越大,表示风险变化程度越大,该参数对风险计算的影响也
越大。制定污染地下水风险管理对策时,应该关注对风险影响较大的敏感性参数。
分析的参数应包括人群相关参数(体重、暴露期、暴露频率等)、与暴露途径相关的参数(暴露
皮肤表面积、皮肤、每日吸入空气体积、室内地基厚度、室内空间体积与蒸气渗面积比等)。单一暴
露途径风险贡献率超过20%时,应进行人群相关参数和与该途径相关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可用敏感性比值来表示,即模型参数值的变化(从P1变化到P2)与致癌风险或
危害商(从X1变化到X2)发生变化的比值。计算敏感性比值的推荐模型见附录D公式(D.3)。
敏感性比值越大,表示该参数对风险的影响也越大。进行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应综合考虑参
数的实际取值范围确定参数值的变化范围。
9风险控制值的计算和确定
可接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
本文件计算基于致癌效应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时,采用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为10-6;
计算基于非致癌效应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时,采用单一污染物的可接受危害商为1。
计算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9.2.1计算单一关注污染物基于致癌风险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基于经口摄入地下水、皮肤接触地下水、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
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暴露途径致癌效应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模
型,见附录E公式(E.1~E.4)。计算单一污染物基于上述4种地下水暴露途径致癌效应的地下水
风险控制值的模型见附录E公式(E.5)。
9.2.2计算单一关注污染物基于非致癌效应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对于单一污染物,计算基于经口摄入地下水、皮肤接触地下水、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
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暴露途径非致癌效应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
模型,分别见附录E公式(E.6~E.9)。计算单一污染物基于上述4种地下水暴露途径非致癌效应
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模型见附录E公式(E.10)。
确定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比较上述计算得到的基于致癌效应和基于非致癌效应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选择较小值作为建
设用地地块的地下水风险控制值。
8
DB4101/T126—2024
A
A
附录A
(规范性)
暴露评估模型
A.1第一类用地暴露评估模型
A.1.1经口摄入地下水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经口摄入地块及周
边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A.1)。
𝐺𝑊𝐶𝑅𝑎×𝐸𝐹𝑎×𝐸𝐷𝑎𝐺𝑊𝐶𝑅𝑐×𝐸𝐹𝑐×𝐸𝐷𝑐
𝐶𝐺𝑊𝐸𝑅ca=+·····································(A.1)
𝐵𝑊𝑎×𝐴𝑇𝑐𝑎𝐵𝑊𝑐×𝐴𝑇𝑐𝑎
式中:
CGWERca——经口摄入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的暴露量(致癌效应),
L地下水·kg-1体重d-1;
-1
GWCRa——成人每日饮用水量,L地下水·d,推荐值:1.5L/d;
-1
GWCRc——儿童每日饮用水量,L地下水·d,推荐值:0.7L/d;
-1-1
EFa——成人暴露频率,d·a,推荐值:350d·a;
-1-1
EFc——儿童暴露频率,d·a,推荐值:350d·a;
EDa——成人暴露期,a,推荐值:24a;
EDc——儿童暴露期,a,推荐值:6a;
BWa——成人平均体重,kg;推荐值:65.5kg;
BWc——儿童平均体重,kg;推荐值:19.2kg;
ATca——致癌效应平均时间,d,推荐值:27740d。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的暴露危害。经口摄入地块及周边受影响地
下水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A.2)计算:
𝐺𝑊𝐶𝑅𝑐×𝐸𝐹𝑐×𝐸𝐷𝑐
𝐶𝐺𝑊𝐸𝑅𝑛𝑐=····················································(A.2)
𝐵𝑊𝑐×𝐴𝑇𝑛𝑐
式中:
CGWERnc——经口摄入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的暴露量(非致癌效应),
L地下水·kg-1体重d-1;
ATnc——非致癌效应平均时间,推荐值:2190d;
EFc、EDc、BW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1)。
A.1.2皮肤接触地下水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用受污染的地下水
日常洗澡、游泳或清洗,皮肤接触地下水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致癌效应)采用公式(A.3)进
行计算:
𝑆𝐴𝐸𝑎×𝐸𝐹𝑎×𝐸𝐷𝑎×𝐸𝑣×𝐷𝐴𝑒𝑎𝑆𝐴𝐸𝑐×𝐸𝐹𝑐×𝐸𝐷𝑐×𝐸𝑣×𝐷𝐴𝑒𝑐
𝐷𝐹𝑊𝐸𝑅𝑛𝑐=(+)·······················(A.3)
𝐵𝑊𝐶×𝐴𝑇𝑐𝑎𝐵𝑊𝑐×𝐴𝑇𝑐𝑎
式中:
-1-1
DGWERca——皮肤接触途径的地下水暴露剂量(致癌效应),mg污染物·kg体重·d;
9
DB4101/T126—2024
2
SAEa——成人暴露皮肤表面积,cm,参数值采用公式(A.7)计算;
2
SAEc——儿童暴露皮肤表面积,cm;参数值采用公式(A.6)计算;
-1-1
Ev——每日洗澡、游泳、清洗等皮肤接触事件发生频率,次·d,推荐值:1次·d;
-2
DAea——成人皮肤接触吸收剂量,mg·cm;
-2
DAec——儿童皮肤接触吸收剂量,mg·cm。
EFa、EFc、EDa、EDc、BWa、BWc、AT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1)。
-2-2
其中,无机污染物的吸收剂量DAea(mg·cm)采用公式(A.4)和DAec(mg·cm)公式(A.5)进行
计算:
−3
𝐷𝐴𝑒𝑎=𝐾𝑝×𝐶𝑔𝑤×𝑡𝑎×10·················································(A.4)
−3
𝐷𝐴𝑒𝑐=𝐾𝑝×𝐶𝑔𝑤×𝑡𝑐×10·················································(A.5)
式中:
-1
Kp——皮肤渗透系数,cm·h;
ta——成人次经皮肤接触的时间,h,推荐值:0.5h;
tc——儿童次经皮肤接触的时间,h,推荐值:0.5h;
-1
Cgw——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mg·L。
SAEa和SAEc的参数值分别采用公式(A.6)和公式(A.7)计算:
0.4170.517
𝑆𝐴𝐸𝑎=239×𝐻𝑎×𝐵𝑊𝑎×𝑆𝐸𝑅𝑎········································(A.6)
0.4170.517
𝑆𝐴𝐸𝑐=239×𝐻𝑐×𝐵𝑊𝑐×𝑆𝐸𝑅𝑐········································(A.7)
式中:
Ha——成人平均身高,cm,推荐值:161.5cm;
Hc——儿童平均身高,cm,推荐值:113.15cm;
SERa——成人暴露皮肤所占体表面积比,无量纲,推荐值:0.32;
SERc——儿童暴露皮肤所占体表面积比,无量纲,推荐值:0.36;
BWc和BW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皮肤接触地下水途径对应
的地下水暴露剂量采用公式(A.8)计算:
𝑆𝐴𝐸𝐶×𝐸𝐹𝐶×𝐸𝐷𝑐×𝐸𝑣×𝐷𝐴𝑒𝑐−6
𝐷𝐺𝑊𝐸𝑅𝑛𝑐=×10······································(A.8)
𝐵𝑊𝑐×𝐴𝑇𝑛𝑐
式中:
-1-1
DGWERnc——皮肤接触途径的地下水暴露剂量(非致癌效应),mg污染物·kg体重·d;
SAEc、Ev和DAe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3),DAec的参数计算见公式(A.5),EFc、EDc和BWc的参数
含义见公式(A.1),AT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2)。
A.1.3吸入室内空气中地下水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吸入室内空气中来
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A.9)进行计算:
𝐷𝐴𝐼𝑅𝑎×𝐸𝐹𝐼𝑎×𝐸𝐷𝑎𝐷𝐴𝐼𝑅𝑐×𝐸𝐹𝐼𝑐×𝐸𝐷𝑐
𝐼𝐼𝑉𝐸𝑅𝑐𝑎2=𝑉𝐹𝑔𝑤𝑖𝑎×(+)···························(A.9)
𝐵𝑊𝑎×𝐴𝑇𝑐𝑎𝐵𝑊𝑐×𝐴𝑇𝑐𝑎
式中:
IIVERca2——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致癌效应),
L地下水·kg-1体重·d-1;
10
DB4101/T126—2024
-3
VFgwia——地下水中污染物扩散进入室内空气的挥发因子,L·m,计算方法参考附录F,公式
(F.3);
-1-1
EFIa——成人的室内暴露频率,d·a,推荐值:262.5d·a;
-1-1
EFIc——儿童的室内暴露频率,d·a,推荐值:262.5d·a;
3-13-1
DAIRa——成人每日呼吸空气量,m·d,推荐值:14.5m·d;
3-13-1
DAIRc——儿童每日呼吸空气量,m·d,推荐值:7.5m·d;
EDa、EDc、BWa、BWc、AT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的暴露危害。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
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A.10)进行计算:
𝐷𝐴𝐼𝑅𝑐×𝐸𝐹𝐼𝑐×𝐸𝐷𝑐
𝐼𝐼𝑉𝐸𝑅𝑛𝑐2=𝑉𝐹𝑔𝑤𝑖𝑎×··········································(A.10)
𝐵𝑊𝑐×𝐴𝑇𝑛𝑐
式中:
IIVERnc2——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非致癌效应),
L地水·kg-1体重·d-1。
VFgwia、EFIc参数含义见公式(A.9),DAIR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11),AT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2),EDc和BW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1)。
A.1.4吸入室外空气中地下水中气态污染物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吸入室外空气中来
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A.11)计算:
𝐷𝐴𝐼𝑅𝑎×𝐸𝐹𝑂𝑎×𝐸𝐷𝑎𝐷𝐴𝐼𝑅𝑐×𝐸𝐹𝑂𝑐×𝐸𝐷𝑐
𝐼𝑂𝑉𝐸𝑅𝑐𝑎3=𝑉𝐹𝑔𝑤𝑜𝑎×(+)·······················(A.11)
𝐵𝑊𝑎×𝐴𝑇𝑐𝑎𝐵𝑊𝑐×𝐴𝑇𝑐𝑎
式中:
IOVERca3——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致癌效应),
L地下水·kg-1体重·d-1;
-3
VFgwoa——地下水中污染物扩散进入室外空气的挥发因子,L·m,计算方法参考附录F,
公式(F.11);
-1-1
EFOa——成人的室外暴露频率,d·a,推荐值:87.5d·a;
-1-1
EFOc——儿童的室外暴露频率,d·a,推荐值:87.5d·a;
EDa、EDc、BWa、BWc、AT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1),DAIRc和DAIR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9)。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
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A.12)进行计算:
𝐷𝐴𝐼𝑅𝑐×𝐸𝐹𝑂𝑐×𝐸𝐷𝑐
𝐼𝑂𝑉𝐸𝑅𝑛𝑐3=𝑉𝐹𝑔𝑤𝑜𝑎×·········································(A.12)
𝐵𝑊𝑐×𝐴𝑇𝑛𝑐
式中:
IOVERnc3——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非致癌效应),
L地下水·kg-1体重·d-1;
VFgwoa,DAIRc和EFO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11),ATnc的含义见公式(A.2),EDc和BWc的参数含义
见公式(A.1)。
A.2第二类用地暴露评估模型
A.2.1经口摄入地下水途径
11
DB4101/T126—2024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经口摄入地块及周
边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A.13)计算:
𝐺𝑊𝐶𝑅𝑎×𝐸𝐹𝑎×𝐸𝐷𝑎
𝐶𝐺𝑊𝐸𝑅𝑐𝑎=·················································(A.13)
𝐵𝑊𝑎×𝐴𝑇𝑐𝑎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经口摄入地块及周边受影
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A.14)计算:
𝐺𝑊𝐶𝑅𝑎×𝐸𝐹𝑎×𝐸𝐷𝑎
𝐶𝐺𝑊𝐸𝑅𝑐𝑎=·················································(A.14)
𝐵𝑊𝑎×𝐴𝑇𝑛𝑐
式中:
-1-1
EFa——成人暴露频率,d·a,推荐值:250d·a;
EDa——成人暴露期,a,推荐值:25a;
BWa——成人平均体重,kg;推荐值:65.5kg;
ATca——致癌效应平均时间,d,推荐值:27740d;
ATnc——非致癌效应平均时间,d,推荐值:9125d;
CGWER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1),CGWER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2),GWCR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
(A.1)。
A.2.2皮肤接触地下水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用受污染的地下水日常洗
澡、游泳或清洗,皮肤接触地下水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剂量(致癌效应)采用公式(A.15)计算:
𝑆𝐴𝐸𝑎×𝐸𝐹𝑎×𝐸𝐷𝑎×𝐸𝑣×𝐷𝐴𝑒𝑎−6
𝐷𝐺𝑊𝐸𝑅𝑐𝑎=×10····································(A.15)
𝐵𝑊𝑎×𝐴𝑇𝑐𝑎
式中:
DGWERca、Ev、SAEa、DAe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A.3),SAEa和DAea(无机物)的参数值分别采用公式
(A.6)和(A.4),EFa、EDa、BWa和ATca的参数含义见
推荐标准
- GB/T 19202-2003 热带气旋名称 2003-06-17
- GB/T 14177-2003 林业机械 便携式割灌机和割草机 试验方法 2003-06-17
- GB/T 8098-2003 液压传动 带补偿的流量控制阀 安装面 2003-06-16
- GB/T 7993-2003 用在腐蚀条件下的搪玻璃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方法 2003-06-16
- GB/T 7991-2003 搪玻璃层厚度测量 电磁法 2003-06-16
- GB/T 8146-2003 松香试验方法 2003-06-17
- GB/T 11059-2003 原油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参比法 2003-06-18
- GB/T 19201-2003 热带气旋等级 2003-06-17
- GB/T 19200-2003 猪水泡病诊断技术 2003-06-17
- GB/T 13610-2003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气相色谱法 200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