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109-2013 灰斑古毒蛾防治技术规程
LY/T 2109-2013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ontrolling Orgyia ericae Germar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灰斑古毒蛾的防治。
发布历史
-
2013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 起草人:
- 盛茂领、李海燕、李涛、赵宇翔、孙淑萍、许胜利、柴守权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LYT21092013
灰斑古毒蛾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ulationforcontrollinOriaericaeGermar
gggy
ㅤㅤㅤㅤ
2013-03-15发布2013-07-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LYT21092013
灰斑古毒蛾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灰斑古毒蛾的虫情调查预测预报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灰斑古毒蛾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
农林机械安全第部分总则
GB10395.120091
—
: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部分植物保护机械
GB10395.620066
、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LYT19152010
/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LYT2024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276
—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
CCAR91
ㅤㅤㅤ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灰斑古毒蛾OriaericaeGermar
gy
,()、()、(),
又名沙枣毒蛾隶属鳞翅目Leidotera毒蛾科Lmantriidae古毒蛾属Oria是荒漠植被
ppygy
,、,,。
的毁灭性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的叶片花苞及嫩枝皮层造成树势减弱甚至林木死亡
3.2
荒漠植物desertlants
p
在荒漠环境条件下生存的植物。
3.3
平行线取样法arallelsamlinmethod
ppg
。。
标准地内每隔若干行取一行或数行调查取样的方法本法适用于植株分布均匀的调查区
3.4
对角线取样法diaonalsamlinmethod
gpg
,。
调查样株全部落在标准地的对角线上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单对角线取样法
,。
是在标准地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标准地四角的
。。
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本法适用于植株不整齐的调查区
3.5
()
有虫株丛率infestationrate
()()。:()[()/
林分中灰斑古毒蛾发生株丛数占总株丛数的百分比即有虫株丛率有虫株丛数实
=
1
/—
LYT21092013
()]。
际调查株丛数×100%
3.6
失叶率defoliatinercentae
gpg
单株树冠上被灰斑古毒蛾取食的叶量占单株树冠上全部叶量的百分比。
3.7
超低容量喷雾ultra-low-volumesrain
pyg
指施药液量在/2/2,。
2.25Lhm~7.5Lhm的喷雾方法雾滴中值直径为50m~100m
μμ
4虫情调查
4.1调查时间与目的
4.1.1春季调查
,,,
一般在月灰斑古毒蛾越冬卵孵化始盛期调查幼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确定药剂防治第代幼虫
51
的防治时机和防治方案。
4.1.2夏季调查
,,,
一般在月中旬灰斑古毒蛾第代幼虫发生期结合第代幼虫防治效果检查调查幼虫发生期
721
,,。
和发生量掌握第代幼虫的发生趋势确定防治方案
2
4.1.3越冬期调查
ㅤㅤㅤㅤ
,,,
一般在月至翌年月结合人工防治调查越冬卵数量和天敌寄生情况预测翌年发生期和发
104
生量。
4.1.4监测调查
、,、
根据第代第代成虫羽化的时间进行雄成虫监测调查调查雄成虫的发生期相对发生量和发
12
,。
生范围预测下一世代的发生期和发生量
4.2调查方法
4.2.1踏查
、,。、
目测发生范围危害状况发现灰斑古毒蛾虫情和灾情应设立临时标准地进行详查形态特征生
,。
物学特性参见附录主要寄主植物参见附录
AB
4.2.2标准地调查
4.2.2.1标准地设置
22
。,
每块标准地的面积为0.1hm~0.3hm在同类林分中按林地总面积的0.1%~0.5%设立标
。。
准地块数标准地块数不多于块
50
4.2.2.2调查内容
,,,
在每块标准地内进行每株树调查确定是否有灰斑古毒蛾的发生统计出有虫株率填入附录C
。、、、()。
表C.1同时调查发生面积虫口密度虫态虫龄和寄主被害程度叶片损失程度
2
/—
LYT21092013
4.2.2.3发生程度确定
,。、、
在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法或平行线法抽取株样树调查发生危害程度在每株样树树冠的上中
20
、、、,,
下部和东西南北个方向各取标准枝调查灰斑古毒蛾幼虫的发生量填入表计算虫口
450cmC.2
。(),/()。
密度矮小荒漠植被植株可整株丛调查以头株丛表示幼虫虫口密度同时目测寄主植物的失叶
,。
率以百分率表示
(),。(),
灰斑古毒蛾发生危害程度可分为个等级划分标准见表轻度发生危害时应加强监测预
31
;、(),。
报中度重度发生危害时应采取防治措施
()
表1灰斑古毒蛾发生危害程度等级划分标准
乔木荒漠植物
失叶率
()
发生危害程度幼虫虫口密度幼虫虫口密度
%
头//()
50cm标准枝头株丛
轻1~4<0.520~30
中5~80.6~2.031~60
重9以上3.0以上61以上
4.2.2.4越冬卵基数调查
,、、
在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法或平行线法抽取株样树调查越冬卵基数在每株样树树冠的上中下
20
ㅤㅤㅤㅤ
、、、,,,。矮小荒
部和东西南北个方向各取标准枝解剖卵茧统计灰斑古毒蛾卵数量填入表
450cmC.3
(),/()。
漠植被植株可整株丛调查以粒株丛表示越冬卵基数
4.2.2.5蛹期调查
,,、。
在灰斑古毒蛾结茧高峰期野外随机采集100个茧解剖调查雌性比寄生率和死亡率
4.2.2.6成虫期调查
,,。
在灰斑古毒蛾结茧高峰期后10d左右野外随机采集100个雌虫解剖调查每雌平均怀卵量
4.2.3监测调查
,。
通过监测调查确定是否进行下一代幼虫发生情况的详查根据雄成虫的发生时间和发生范围来
。,。
确定详查的时间和调查区当诱虫量较少或无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幼虫的调查
4.2.3.1测报灯监测
,、、。,
成虫期设置测报灯监测雄成虫的发生时间相对发生数量发生范围每天检查诱蛾情况记录诱
。/—、、、。
捕数量具体方法执行中
LYT191520105.15.3.15.3.3.15.3.3.2
4.2.3.2性信息素监测
,、、。
成虫羽化前周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雄成虫发生时间相对发生数量发生范围采用大开
1
,,,
口三角形黏胶式诱捕器或圆筒形诱捕器诱捕器间距20m乔木树冠外缘悬挂高度为1.5m~2m灌
。,。
木悬挂高度与树同高每天检查诱蛾情况记录诱捕数量诱捕器诱芯为的顺二十一碳烯
1mg-6--11-
,,,。
酮或的顺二十一碳烯酮和的顺顺二十一碳二烯的混合物
0.25mg-6--11-2.5mg69--69-
3
/—
LYT21092013
5预测预报
5.1发生期预测
5.1.1期距法
,、
根据积累的灰斑古毒蛾历史资料总结出该虫前后个世代之间或不同虫期间始盛期与始盛期高
2
。,
峰期与高蜂期之间的间隔时间为期距在检查发育进度的基础上加上相应的期距来推算下一虫期的
。,。。
发生期各地气温有异灰斑古毒蛾的发育历期不尽相同相邻县或同一地区的可互相借鉴或参考
恒温条件下灰斑古毒蛾发育历期参见附录。期距法预测式见式():
D1
()………()
FHXS1
=+±
iiX
式中:
F———预测虫态出现的日期;
Hi———起始虫态发生实测出现的日期;
Xi———理论期距值;
S———理论期距值对应的标准差。
X
5.1.2有效积温法
、,。
根据灰斑古毒蛾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当地的平均气温值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期
。。
相邻地区可根据气候条件和灰斑古毒蛾的发育规律互相参考借鉴该法不适于世代分化阶段的虫态
、参见附录。有效积温法预测式见式():
灰斑古毒蛾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预测模型D2
KS
ㅤㅤㅤㅤ
±K
…………()
N=2
()
TCS
-±C
式中:
———,();
N发育历期单位为天d
———,;
K有效积温单位为日度
———,;
S有效积温标准误差单位为日度
K
———,();
T日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C发育起点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S发育起点温度标准误差单位为摄氏度℃
C
5.2发生量预测
。、、
常用有效虫口基数预测法根据所调查的灰斑古毒蛾虫口密度雌性比平均怀卵量以及当地历年
,。、
各代各虫期的平均死亡率预测下一代的发生量此方法使用中应考虑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各虫期的平
。():
均死亡率的差异有效虫口基数预测式见式3
éfù
()()()…()…()
êe1d1d1d1dú
PP-1-2-3-i3
=
0êú
ëm+fû
式中:
P———预报发生量;
P0———调查时虫口密度;
e———每雌平均怀卵量;
f
———(,);
雌性比为雌为雄
fm
m+f
,,,…,———从调查虫态到预测虫态所经历的各虫态的死亡率。
dddd
123i
:,。
注对于诱捕监测获得的灰斑古毒蛾雄虫数通过雌性比换算成相应的雌虫数
4
/—
推荐标准
- GB 188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 2015-11-13
- GB 1886.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 2015-11-13
- GB 1886.6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膨润土 2015-11-13
- GB 1886.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 2015-11-13
- GB 1886.7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钾 2015-11-13
- GB 1886.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 2015-11-13
- GB 1886.6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 2015-11-13
- GB 1886.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 2015-11-13
- GB 1886.6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 2015-11-13
- GB 1886.4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 20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