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9/T 36-2022 糯小麦 滇麦15号栽培技术

DB5309/T 36-2022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9/T 36-2022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1-20
实施日期
2022-04-20
发布单位/组织
临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临沧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糯小麦滇麦 15 号在临沧市海拔 1 500 m~2 240 m 的田麦栽培,云南省其他近似区域可参照执行。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DB5309/T 36-2022 糯小麦 滇麦15号栽培技术-第1页
DB5309/T 36-2022 糯小麦 滇麦15号栽培技术-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或在线预览全文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丽江心联欣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起草人:
杨志坤、沙云、覃鹏、杨向虎、郑家银、赵立新、高坤达、唐忠凤、于龙凤、赵建芳、王少安、马毅、董斌、陈萍、胡荟娟。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5309

临沧市地方标准

DB5309/T36-2022

糯小麦滇麦15号栽培技术

2022—01—20发布2022—04—20实施

临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9/T3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

本文件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由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临沧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丽

江心联欣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志坤、沙云、覃鹏、杨向虎、郑家银、赵立新、高坤达、唐忠凤、于龙凤、

赵建芳、王少安、马毅、董斌、陈萍、胡荟娟。

I

DB5309/T36-2022

糯小麦滇麦15号栽培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糯小麦滇麦15号生产栽培的播前准备、播种、施肥、灌水、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

收贮、包装和储运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糯小麦滇麦15号在临沧市海拔1500m~2240m的田麦栽培,云南省其他近似区域

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7414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8321.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糯小麦

属小麦的一种,利用人工杂交和人工诱变等技术培育而成。其小麦籽粒胚乳中的淀粉完全或绝大部

分由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含量≥98%),其麦粉具有糯淀粉的黏性、易糅合成型的加工特性。

3.2田麦

小麦栽培中,具有灌溉条件,可以根据小麦生长发育需求及时进行灌溉种植的一种小麦。

4播前准备

4.1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中小麦的大田用种质量要求。

4.2种子处理

4.2.1晒种

播种前10d~15d,选择晴天连续晒种2d~3d。

4.2.2拌种

4.2.2.1杀菌剂拌种

1

DB5309/T36-2022

预防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戊唑醇可湿性

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兑水2kg~3kg,喷拌100kg种子,避光堆闷4h~6h后播种。

4.2.2.2杀虫剂拌种

预防地下害虫,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2%,兑水2kg~3kg,喷拌100kg种子,避

光堆闷4h~6h后播种。

4.2.2.3杀菌剂、杀虫剂同时拌种

在病虫同时发生的地块,可将选用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按用量混在一起,兑水2kg~3kg,喷拌

100kg种子,避光堆闷4h~6h后播种。

4.3选地与整地

4.3.1选地

宜选择耕层深厚、排灌方便、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良好、肥力中上等,未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

田地。环境质量宜符合NY/T391的规定。

4.3.2整地

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晾晒,去除田间及地埂杂草。精细整地做墒,墒宽2.5m~3.5m,做到沟

直、土碎、墒平。三沟配套,使墒沟高于中沟,中沟高于围沟,达到雨后沟、墒均不积水。

5播种

5.1播种量

根据品种千粒重、发芽率,按每667㎡基本苗18万株~20万株计算播种量。

667m2计划基本苗千粒重g)(

播种量(mkg2)667/

发芽率()1000%出苗率1000(%)

5.2播期

最佳播种期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

5.3方法

可采用小墒撒播、条播等方式,均匀播种,不重不漏,播后均匀覆土2cm~3cm。

6施肥

坚持“持续发展、安全优先、有机为主、化肥减控”的原则。做到有机肥为主、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